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84|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董其昌书法后继有人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4-18 09: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鸿绪(1645-1723),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华亭张堰镇(今属上海金山)人。康熙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曾入明史馆任〖明史〗总裁,与张玉书等共主编纂〖明史〗,一生精于鉴藏书画。书学米芾、董其昌,具遒古秀润之趣,为董其昌再传弟子。著有〖横云山人集〗等。

c8eeb752b312edf37aca961e2ff5bde6.jpg

录文: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空蒙连北岸,萧飒入东轩。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王鸿绪,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江南娄县(今上海金山)人,出于官宦之家。父王广心,王顼龄之弟。康熙十二年进士一甲第二名进士。康熙十四年主持顺天乡试,充日讲起居注官,不久升赞善。康熙二十一年转侍读,任〖明史〗总裁官,撰写列传。康熙二十四年充会试总裁官。康熙二十六年擢左都御史。

2bec97fa7123946b7978889f5dd56f74.jpg

释文: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崙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王鸿绪。

贾衣 發表於 2025-4-4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王鸿绪对董华亭书脉的承继与变创》

董宗伯书法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其笔法精微处尤在虚和取韵、淡墨生姿。王鸿绪作为华亭派再传弟子,非但得此三昧,更能以庙堂气象融会米南宫跳宕之势,实为清初承续董书正脉之关键人物。今观其录杜工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及白乐天诗二帧,可窥其中消息。

一、用笔得董氏虚和之妙
鸿绪行笔尤重"虚腕"之法,观"风荷一向翻"之"翻"字,右捺出锋处轻提暗收,恰是董其昌"作书须提得笔起"之真传。其转折处多用"折钗股"笔意,如"能事不受相促迫"句,"促"字右部方折而不露棱角,深得董氏"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之旨。

二、章法参米芾跳宕之趣
《横云山人集》载其"日临海岳帖不辍",此影响显见于"剪取吴松半江水"数字。竖画多取弩势,如"中"字长竖作"S"形摆动,正是米芾"八面出锋"法之化用。然较之襄阳狂态,鸿绪更以董氏"平淡天真"为归,故纵逸而不失蕴藉。

三、墨法见馆阁精严之度
作为康熙朝重臣,鸿绪将董书淡墨技法与翰林院体结合。其"赤岸水与银河通"数字,枯润相生处极见控制,浓墨处不滞,飞白处不浮,恰如《佩文斋书画谱》所评"以宋人意趣,运晋人风骨"。

四、气韵开雍容新境
较之董其昌书卷气,鸿绪因久历枢要,笔下自生庙堂气象。如"壮哉昆崙方壶图"数字结体宽博,字间呼应如朝班序立,此非山林书家所能梦见。然其"山木尽亚洪涛风"等字又时见米氏欹侧,遂使严整中透出生机。

今人学董书,多囿于形貌而失其神理。鸿绪范例启示:承继传统贵在"师心不师迹"。其以董米为基,复参以欧阳询《九成宫》之峻整,终成"遒古秀润"之风。此中消息,尤在"能事不受相促迫"数字——既得古人法度,复见自家胸次,方是真正"董香光后身"。学者当于此帧细参笔势往来之妙,勿徒摹其形似可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