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13|回復: 0

[中草药学] 大黄

[複製鏈接]
雷根平 發表於 2018-4-21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大黄属蓼科植物,药用部分是大黄的根茎。最早记载大黄的文献是〖神农本草经〗。书中记载大黄:『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是许多名医擅长使用的药物。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多处应用了大黄,创立的许多大黄复方,其中大、小承气汤、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桃核承气汤等,至今广泛用于临床,涉及到攻积导滞、清热泻火、通宣气机等多个方面。

【功效与应用】

大黄是通下的要药,能通腹解毒,〖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大黄有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的功效;〖本草正义〗也指出:大黄『无坚不破,荡涤积垢,有扫穴之功。』大黄单味或含有大黄的复方制剂,多用于以腹痛而拒按为特征的疾病,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等。肾病中大黄的使用主要在于排毒,单用或复方,口服或保留灌肠,不仅适用于急性肾病,也适用于慢性肾病。

自20世纪60年代,许锡彦在扶正的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氮质血症取得一定效果后,又有学者发现应用大黄在不引起泄泻的情况下,治疗肾衰取得良效。这说明大黄治疗肾病不仅仅依赖于通腹泻下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能抑制肾单位高代谢,防止细胞外基质的堆积并促进其降解,延缓肾小球硬化;通过荡涤肠腑,能使一部分氮质从肠道排出,抑制系膜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增生,减轻代偿性肥大,同时还能改善肾衰患者的高凝、高黏状态,改善肾血流量,从而保护残余肾功能,减少蛋白尿。因此,不论虚证、实证,皆可辨证选用。

近年来,代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黏血症、高体重(简称六高)等,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越来越高。大黄降六高也常常是研究的热点。大黄的醇提取物降甘油三酯的效果高于降血清胆固醇的效果。同时具有降低高血糖、高血尿素氮、高尿酸、高胆红素、高黏血症的作用,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复方常用防风通圣丸、大柴胡汤等。

【争议与己见】

大黄的『通』与『补』。自古就有『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的说法。从〖神农本草经〗的记载开始,大黄被认为是一味让人泄泻的猛药,很多医生望药生畏。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后世称攻邪派创始人,在〖黄帝内经〗思想影响下,提出『血气贵流不贵滞』的观点。让人们对大黄有了新的认识。〖儒门事亲·卷二〗记载:『〖内经〗一书,惟以气血通流为贵。世俗庸工,惟以闭塞为贵。又止知下之为泻,又岂知〖内经〗之所谓下者,乃所谓补也。陈菀去而肠胃洁,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者存焉。』提出通、补的概念。气血流通即是补养。临床当中,通比下更重要。下用于急重,通在于调养。尤其在代谢性疾病的调治更有作为。

许多中国人喜补而恶泻。大黄用得好,常常达到健身延年作用,此即大黄的以通为补之功。新中国成立前,上海三友实业社为开发一种不同凡响的补药,曾邀请沪上中医名家各献良方,众医所献多为人参、黄芪之类,唯有一方奇特。仅生大黄一味,上市获大利。

【用药指归】

经典的大黄应用指征为里、实、热、阳证。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提出:大黄舌、脉、体质:

大黄舌:其口燥舌黄,舌质坚老,舌苔黄厚干糙或如干焦锅巴状,称之为大黄舌。

大黄脉:滑实,滑是脉来流利,圆滑鼓指,也包括脉搏相对较快;实指脉搏按之较为有力。

大黄体质:格健壮,肌肉丰满,食欲旺盛,容易腹胀,或大便秘结,口唇黯红,皮肤易生疮痘。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

【医案赏阅】

毛某,男,59岁,农民。1978年8月22日初诊。患者在19日晚餐时,食用从山上采来的野生香蕈约150克左右,当晚10时许,上腹不适,先恶心,继呕吐,吐出少量胃内容物。经当地医院治疗无效。于21日入本院内科病房。当时患者躁动不安,呼吸急迫,24小时尿量不到300毫升,色赤。西医诊断为:毒蕈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22日邀中医会诊。当时见患者烦躁不安,面色少华,舌淡紫苔黄厚腻,脉数。诊断:毒邪内侵。治则:导泻解毒法。处方:生大黄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服药的次日晨大便1次,小便约500毫升。舌淡紫,苔薄黄腻,脉细数,余症如上。见患者全身大汗淋漓,急用独参汤益气固脱。前方加别直参9克,另煎服下。二剂后精神好转,呼吸平稳,出汗已愈,大便每日1次,量多,24小时尿量已达2000毫升左右,舌淡红,苔薄黄腻,脉细。后用益气育阴解毒法收功,9月15日经全面检查均正常,痊愈出院。(雷根平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