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73|回復: 1

[儒家学说] 〖论语·宪问篇第22章〗本当安度晚年的孔子因...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4-23 10: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2章〗本当安度晚年的孔子因何沐浴而朝?

14·22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陈成子:是齐国大夫陈桓。简公:指齐简公,名壬。三子:指掌控鲁国实权的季孙、孟孙、叔孙三家。『从大夫之后』是指,孔子曾经做过大夫而其时已经去官家居,所以说从大夫之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而后去朝见鲁哀公,告诉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国君,请出兵去讨伐他。』哀公说:『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孔子退下以后说:『因为我曾经担任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国君却说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孔子到三位大夫那里告诉了,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担任过大夫,所以不敢不告诉呀。』

本章所记体现了孔子怎样的精神呢?陈成子杀齐简公之事,发生在西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当时孔子七十一岁,年事已高,且早已从大司寇的位置上退下,完全可以在家安度晚年。然而,面对齐国发生政变,陈成子以臣弑君这样的大事,孔子站出来伸张正义,非常郑重地斋戒沐浴之后去朝见鲁哀公,请求出兵讨伐。可惜鲁国的实权掌握在三桓手中,他们拒绝出兵。孔子说,自己曾经担任过大夫,对这样的大事不敢不来报告,体现了他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附:

【原文】

14·22陈成子①弑简公②。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③。』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④,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①陈成子:即陈桓。②简公:齐简公,名壬。③三子:指季孙、孟孙、叔孙三家。④从大夫之后:孔子曾经做过大夫而这时已经去官家居,所以说从大夫之后。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而后去朝见鲁哀公,告诉鲁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国君,请出兵去讨伐他。』哀公说:『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孔子退下以后说:『因为我曾经担任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国君却说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孔子到三位大夫那里告诉了,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担任过大夫,所以不敢不告诉呀。』

邱眉 發表於 2025-4-5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孔子"沐浴而朝"所彰显的士大夫精神》

《论语·宪问》第二十二章所载孔子"沐浴而朝"一事,实为春秋礼崩乐坏之际,士人精神之绝佳写照。细究此章,可见三重深意:

其一,礼制精神之恪守。孔子时年七十有一,已致仕家居,本可置身事外。然闻陈恒弑君,仍依《周礼·春官》"凡祭祀,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及执事,视涤濯,及纳亨,省牲镬,奉明水火"之制,先行斋戒沐浴,方敢入朝言事。此非徒为形式,实乃对礼制内核——"敬"字的终极践行。沐浴更衣之举,既是对君权的尊重,更是对礼法秩序的维护。

其二,道义担当之自觉。"以吾从大夫之后"一语,道出古代士大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传统。《礼记·曲礼》云"大夫去国,逾竟为坛位,乡国而哭",孔子虽已去位,仍以"故大夫"身份履行谏诤之责,此正合《孝经》"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训。其三次强调"不敢不告",非为虚文,实乃对"士志于道"这一终极价值的坚守。

其三,现实困境之映照。鲁哀公"告夫三子"的推诿,三桓"不可"的冷漠,与孔子的执着形成鲜明对比。此中可见春秋晚期"政逮大夫"的政治现实,亦反衬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太史公谓"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此章所现正是这种超越时代的道义力量。

今人读此章,当思"沐浴而朝"四字背后的文化密码:士人之处世,既要有恪守礼法的敬畏,又须具担当道义的勇气,更需存超越利害的格局。孔子此举,非为鲁国一时之政,实为天下万世立一精神标杆。明儒顾炎武《日知录》解此章云:"圣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也。"诚哉斯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