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83|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来检测一下你写的字算书法吗?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4-26 09: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众所周知,写字与书法既一脉相承,又有一定区别。那么,你写的字,只是算子,还是算书法?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定武兰亭跋〗中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用笔也就是笔法,笔法是书法技术的继承,也是书法入门的基本功!『用笔千古不易』指的是用笔的共性,楷有楷法,草有草法,是书法用笔的基本原则!用笔的基本原则归纳起来,基本有以下几种:

1、看笔锋

中锋侧缝并重,意在笔先。对笔锋的掌握宜圆熟贯通,不可偏废!

1、看笔锋

1、看笔锋

2、看笔速

笔速当急则急,当徐则徐,当重则重,当轻则轻,从而产生浓淡、干湿、粗细、曲直等变化对比。

2、看笔速

2、看笔速

3、看主笔

每个字都有其主笔,结体贵在主次分明,切忌一字中有多处主笔,相互打架,主次分明,自然而已。

3、看主笔

3、看主笔

4、看布局

整篇作品的布局宜主次有序,层次分明,大小相宜,参差错落,不能刻意,融自然于书道,方臻高境。

4、看布局

4、看布局

5、看蘸墨

写字蘸墨,忌一字一蘸。笔与墨和,墨与纸和,心与手和,行笔缓急相宜,切忌躁动行笔。更忌墨重阴湿一片,视觉狼藉。

5、看蘸墨

5、看蘸墨

6、看笔趣

用笔宜灵活,行有楷意,楷有行意,相互穿插,有来必有往,有去必有回,有放必有收,有运必有止。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力量坚实、精气内含、气势饱满、韵味充盈。这个原则,适用于各种书体,为历代书家运笔之要诀。

无恙 發表於 2025-4-17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道法度与日常书写之辨——答"休竹客"君书法判定之问》

赵文敏公"用笔千古不易"之论,诚为书学不刊之典。然今人每惑于"写字"与"书法"之界,犹若隔雾看花。今试以六朝品藻之法,析其要义。

一、法度传承为经
右军《笔势论》云:"夫书字贵平正安稳。"此"平正"非板滞之谓,实乃中锋运笔之妙。观今人作字,多失笔法传承:或侧锋取妍而骨力不逮,或使转失度而气脉壅塞。米南宫《海岳名言》谓"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正是检验用笔是否入法之圭臬。

二、气韵生动为纬
董玄宰《画禅室随笔》论书:"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今人作字,常见主次失序如乱麻,行气壅滞若积薪。苏子瞻《论书》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此五要素,恰为区分实用书写与艺术创作之关键。

三、笔墨相发为用
文徵明《停云馆帖》题跋尝言:"作书须得笔墨相发之趣。"今观时人,或枯笔如秋蛇,或涨墨若浮肿,皆未悟"濡墨不过三分"之古训。八大山人用墨"惜墨如金",石涛和尚"一画论",皆示人以墨法玄机。

四、心手双畅为境
虞世南《笔髓论》揭示:"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今之习书者,多拘泥点画而失其神采,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讥"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白石老人"似与不似"之论,移诸书道,正是判定书写境界之妙喻。

结语:
书道之判,当以"理法意趣"四字为纲。理在笔先,法度存焉;意在笔后,神采生焉。若合于古法而不泥古,出新意而不逾矩,则日常书写亦可渐入艺境。倘能如是,虽片楮只字,亦自有其书道真味在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