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33|回復: 2

[国学教育心得] 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那就看看民国大师如何教育子女的吧

  [複製鏈接]
民国烟雨 發表於 2018-5-6 10: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知道如何教育子女?那就看看民国大师如何教育子女的吧

钱基博与钱钟书

钱基博与钱钟书
钱基博与钱钟书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据说,钱钟书周岁时『抓周』,小手没有抓玩具,没有抓糖果,没有抓铜钱,而是抓起了一本书,钱基博自己喜好读书,『于车尘马足间,也总手执一卷』,因而喜出望外,取其名为『钟书』。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

梁启超阖家福

梁启超阖家福
梁启超阖家福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

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梁漱溟与梁培宽、梁培恕

梁漱溟与梁培宽、梁培恕
梁漱溟与梁培宽、梁培恕

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胡适与胡祖望

胡适与胡祖望
胡适与胡祖望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嫌疑。

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思杜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

丰子恺与子女

丰子恺与子女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丰家『老六』丰一吟说:『爸爸特别反对家长按照成人的观念去干预孩子,他从不要求孩子们做什么,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任由我们根据兴趣发展。』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

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林语堂与林太乙,阖家福

林语堂与林太乙,阖家福

林语堂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读书、学中国文化,为他们打下坚实的中文基础,他还鼓励孩子们写日记,以此来锻炼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正因为如此,当女儿林太乙中学毕业要考大学的时候,林语堂先生却劝林太乙不必上大学,他说:『你已经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和能力,有了这一点,什么学问都可以学得到。』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务实精神,作为大学者的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学问,不是由一纸学历来证明的,而要有真才实学,与其浪费那么多时间去求得一纸文凭,不如用这些时间来好好做一番学问。

林太乙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没有考大学,中学毕业后就去耶鲁大学应聘,因扎实的文化功底被录用为中文系教师,以后还担任过〖读者文摘〗的总编辑,并相继出版了多部作品,在文学史上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杨荫杭与杨绛,阖家福

杨荫杭与杨绛,阖家福

作家杨绛出身于书香世家,她的父亲杨荫杭早年曾做过教师。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杨荫杭也望女成凤,希望杨绛将来能学有所成,但他并不像大多数父亲那样天天督促杨绛学习,而是采用了一种无为而治的方法。

杨绛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杨荫杭从来没责备过她。上高中的时候,她还弄不懂平仄声,她自己很着急,但杨荫杭却安慰她说:『不必急,到时候自然就懂了。』

杨绛考上东吴大学一年后,涉及到分科问题,她拿不准主意,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一科,就问父亲,杨荫杭说:『什么该不该?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就是自己的兴之所在,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部分作品因来自互联网,无法标明作者和出处,真实性未经核实,不代表本号观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原题 且看民国大师如何教育子女,有心的父母值得一读!

知秋 發表於 2020-8-4 11:0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勤恳 發表於 2020-8-7 02:0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