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44|回覆: 0

[天文地理] 中國古代天文儀器—日晷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5-7 14: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日晷

日晷

日晷又稱『日規』,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針叫做『晷針』,垂直地穿過圓盤中心,起著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針又叫『表』,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於天赤道面,這樣,晷針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極,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極。


   

由於從春分到秋分期間,太陽總是在天赤道的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從秋分到春分期間,太陽在天赤道的南側運行,因此,晷針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觀察日晷時,首先要了解兩個不同時期晷針的投影位置。


日晷有兩層含義,一般指的是第2個含義。


(1)『日』指『太陽』,『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爲『太陽的影子』。


(2)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又稱『日規』。


日晷工作的原理簡單的有點可怕——就是地球的(差不多)勻速的自轉,或者說,如果以地心說來看,就是太陽圍繞地球(差不多)勻速的運動。所以理

論上任何能夠測定固定點和太陽-緯度圈中心連線的角度變化的儀器都可以測量時間。


置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太和殿前的清朝赤道日晷。晷盤兩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又等分爲『時初』、『時正』,這正是一日24小時。由於太陽照射的角度變化,在『春分』以後看晷盤的上面;秋分以後看晷盤的下面。由於晷盤面平行於赤道面,晷針又垂直於晷盤面,所以晷針是指向地球南、北極的方向,而晷針與地平面的夾角正是當地的緯度。太陽照射時,晷針的影子隨太陽的運動而移動,這樣針影的位置不同,就能反映太陽的位置不同,也就反映出當天的時刻不同,正中午時,影子正好在針的正下方。

是飛 發表於 2025-3-29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日晷作爲中國古代重要的天文計時儀器,其設計原理與製作工藝體現了先民對天體運行的深刻認知。從專業角度而言,日晷系統可分爲赤道式與地平式兩大類型,其中赤道式日晷的晷面與天赤道平行,晷針與地軸平行,這種精妙設計使得晷針在春分至秋分與秋分至春分兩個半年周期中,投影分別落在晷面的上下兩側,完整呈現了太陽周年視運動的規律。

考諸文獻,【周禮·考工記】已有"置槷視景"的記載,漢代張衡改進的渾天儀系統中更包含精密日晷裝置。值得注意的是,日晷的計時精度受多重因素制約:其一,晷面傾角需嚴格對應當地緯度;其二,真太陽時與平太陽時之間存在均時差,最大可達16分鐘;其三,傳統日晷難以在陰雨天或夜間使用,這促使後世發展出漏刻等輔助計時系統。

從天文史學視角看,日晷的演變折射出中國古代宇宙觀的演進。早期圭表主要用於測定節氣,至漢代發展出完整的日晷計時體系,這種從空間測量到時間量化的轉變,標誌著古代天文學從祭祀導向向實用導向的重要轉型。現存北京故宮太和殿前的赤道日晷,其晷面刻度精確到刻(15分鐘),充分展現了明清時期天文儀器的製作水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