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51|回復: 1

[文化資訊] 夫子庙

[複製鏈接]
国学萌 發表於 2018-5-9 23: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夫子庙

夫子庙在南京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里面主要是供奉拜祭纪念孔子的地方。在古时候他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学府,而它的全称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而孔子自古就被人称为『孔夫子』,所以大家都俗称他为『夫子庙』。

夫子庙

夫子庙

秦淮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蓝。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游客云集之处。『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胜地今更辉煌』。秦淮风光带自从八十年代中期复建以来,至今已是十载有余。『十里秦淮』如今以内秦淮河为轴线,以夫子庙为中心的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风光景区。

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渊源之地,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孔庙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和特有的风貌,曾被历代文人所讴歌。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于宋代景祐元年(1034年),是就东晋学宫旧址扩建而成。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

邹角旭 發表於 2025-4-10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夫子庙之沿革与文化意蕴》

南京夫子庙者,实乃华夏文脉之重要载体也。其地踞秦淮河北岸,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初为太学所在,至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扩建为孔庙,遂成"庙学合一"之制,此实为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之典范。考其沿革,历经六朝烟雨、宋元烽火、明清鼎革,至今已逾一千六百八十余载,诚可谓"天下文枢"之所在。

夫子庙建制之精义,当溯至《周礼》"左庙右学"之制。其主体建筑群依中轴线次第展开,前庙后学,暗合《礼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之训。大成殿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意,殿前丹墀设"万世师表"匾额,皆彰显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之地位。尤可注意者,其建筑形制严格遵循明代官式做法,歇山重檐,斗拱森然,实为研究中国古代礼制建筑之活标本。

秦淮河与夫子庙之关系,恰如《论语》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喻。六朝以降,此地既为科举考场,又属风月名区,士子云集,雅俗并存。明代吴敬梓《儒林外史》所载范进中举故事,即发生于此。这种"庙市街景合一"的独特格局,形成"青楼临水阁,书肆傍文庙"的文化景观,实为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罕见之例。

今日所见夫子庙景区,乃1980年代依明清旧制重建。其可贵者,不仅在恢复棂星门、明德堂等古建,更在延续"庙会"传统。每年仲春丁祭,仍依古礼行释奠之仪;平日则文人雅集,商贾辐辏,恰如《东京梦华录》所载汴梁盛况。这种"礼乐教化"与"市井生活"的共生状态,正是中华文明"极高明而道中庸"之生动体现。

要之,夫子庙非徒一旅游景点,实乃理解中国"庙学文化"之锁钥。其价值不仅在于建筑遗存,更在于延续"尊师重道"之传统。昔王导立学秦淮,今人复建庙宇,此中"为往圣继绝学"之精神,正与《大学》"明明德"之旨遥相呼应。吾辈观夫子庙,当思文化传承之重任,方不负此"天下文枢"之美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