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82|回復: 1

[诗词赏析] 【诗词】【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杨万里

[複製鏈接]
每晚品诗 發表於 2018-5-13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作者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注释

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

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

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柳花,即柳絮。

译文

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赏析

这首诗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首二句点明初夏季节,后二句表明夏日昼长,百无聊赖之意。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尤其是『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阿弥佗佛 發表於 2025-4-13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闲居初夏午睡起》显微阐幽与诗法抉要

杨诚斋此作,诚南宋田园诗之圭臬,以四句二十八言勾画出一幅动静相宜的夏日闲居图。今试从诗法、意象、境界三端详析之。

一、炼字之工与句法之妙
首句"留酸软齿牙","留"字最见功力。非仅状梅子余味之持久,更暗写诗人咂摸回味之态,较陆务观"齿根浮动叹吾衰"更显蕴藉。"软"字双关物理与心理,既摹酸味渗透之状,复见慵懒闲适之趣。次句"分绿"之"分"尤妙,将芭蕉拟作慷慨君子,使无情之物具人格灵性,较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更显主动。版本异文"与窗纱"较"上窗纱"为胜,"与"字含馈赠之意,暗合诚斋"活法"中万物有灵之思。

二、意象经营之时空架构
诗中意象构成三重时空:梅子酸味萦绕于味觉时间,芭蕉分绿延展于视觉空间,柳花飘舞则激活动态时空。前二句以味觉(梅子)、视觉(芭蕉)构建封闭的静观世界,后二句转以听觉(儿童笑语)、动觉(捉柳花)打开开放空间。这种由静转动、由内而外的意象组合,恰似电影镜头从特写渐推至全景,深得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遗韵。

三、闲适境界之三重奏
表面写闲情,实则暗含三层境界:其一为生理之闲(午睡初醒),其二为心理之闲(无情思),其三为哲学之闲(观童戏)。末句"闲看"二字,实乃诗眼。较之白居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邀约之闲,更显超然;较范成大"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劳碌之闲,愈见洒脱。此种闲适,非魏晋名士故作旷达,亦非晚明文人刻意求雅,而是将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之理,化入日常生活之体认。

诚斋诗法所谓"活法",于此可见端倪:以俗字写雅事("软齿牙"),以动势写静境("捉柳花"),以童趣写天机。较之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孤寂,尤袤"睡起不知天早晚"的朦胧,此诗独得自然真趣。后世查慎行"风丝一寸柔肠,曾在歌边惹恨"、袁枚"儿童不知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等句,皆可视为对此诗境的隔代呼应。

要之,此诗之妙,正在以寻常语写非常境,于酸甜齿颊、绿影窗纱、柳絮儿童之间,参透生活本真。诚斋自谓"不是胸中别,何缘句子新",信然!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