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79|回復: 1

[人物簡介] 中国古代名人—【三曹】

[複製鏈接]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18-5-14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1300000157105121197789599712.jpg

所谓『三曹』,并非是一个人,而是指的三个人,分别是:曹操、曹植、曹丕父子。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魏文帝曹丕,曹丕,字子桓,生于灵帝中平四年(西元187年),死于魏黄初七年(西元226年)。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


曹植(192-232),字子建,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丕擅长诗文辞赋;曹植是创作五言诗的作家。代表作品为【短歌行】(曹操),【燕歌行】(曹丕),【洛神赋】(曹植)。



梅花四弄 發表於 2025-4-6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三曹文学地位刍议》

建安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其核心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世称"三曹"。此三者在政治与文学双重领域皆具深远影响,尤以文学成就为后世所重,今试析其要。

一、曹操:建安风骨之奠基者
魏武帝曹操(155-220)以政治军事显名,然其文学开创之功尤不可没。《文心雕龙》称"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其《短歌行》《龟虽寿》等作,突破汉代乐府旧制,以四言古体抒慷慨之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咏,既具帝王雄略,复含哲人悲悯,开建安"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之风。其文风清峻通脱,鲁迅谓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实为汉魏文学转型关键人物。

二、曹丕:文学理论之先导
魏文帝曹丕(187-226)所著《典论·论文》为中国首部系统性文论,其"文章经国之大业"之论提升文学地位,而"文以气为主"说更影响六朝文论走向。其《燕歌行》为现存最早完整七言诗,钟嵘《诗品》虽列其中品,然谓其"新歌百许篇,率皆鄙直如偶语",恰见其推动文人乐府向抒情化转变之功。其书札《与吴质书》等,已见骈俪萌芽,预示魏晋文风演变。

三、曹植:五言诗体之冠冕
陈思王曹植(192-232)堪称建安文学集大成者,钟嵘《诗品》誉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列居上品。《洛神赋》熔铸楚辞神韵与汉赋铺陈,开创抒情小赋新境;《赠白马王彪》等五言诗,使乐府民歌转向文人抒情,"本是同根生"之喻,已臻比兴之极致。谢灵运称"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虽为溢美,亦见其于六朝文人心目中之崇高地位。

结语
三曹文学成就呈互补之势:曹操以气魄胜,曹丕以理论著,曹植以才情显。其共同将汉代文学之政教传统,转向个人情怀抒发,为魏晋文学自觉之先声。后世论建安文学者,必首推三曹,非惟因其政治地位,更因其共同构建了中国文学由朴拙向精致、由集体向个体转变的关键范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