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96|回復: 2

[医药临床] 中药虎杖临床验方

[複製鏈接]
何钱 發表於 2018-5-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虎杖又名酸汤杆、阴阳莲、大叶蛇总管等,性味诸家认识不一,笔者认为当以微酸辛、微苦寒为是,归肝、胆、肺经,有活血化瘀、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为一药多用之妙品。

余师石恩骏教授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属热毒者,如血热妄行之吐血咯血证、痰火壅滞心脉营血证、肺痈证、疔毒疮痈疖肿证、湿热黄疸、痰热咳喘证、湿热白带、热毒泻痢等诸证,曾自拟中药方治疗热毒炽盛有良效。处方:当归30克,万年荞30克,虎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若加少许蜂蜜或甜酒同煎更好。若临床兼见风寒、湿邪或气血脾肾虚弱者,加用相应药物,也多有显著疗效。

高脂血症常为痰浊、湿浊、气滞血瘀等病理。笔者将防风通圣散加虎杖、三七各18克为散剂,每次服用9克,每日3次,坚持3个月以上,常有明显减脂减肥效果,其原理可能系此方激活全身代谢功能,加速脂类之排出,此即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力。虎杖利湿化痰、活血化瘀,尚可通腑解毒,于本方当有重要治疗作用。(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4-2 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虎杖临床应用发微》
虎杖一药,诚如原文所言,实为"一药多用之妙品"。其性味之辨,历代医家确有争议,《本草拾遗》谓其"苦平",《滇南本草》称"微辛温",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笔者亦认同"微酸辛、微苦寒"之论,此说既合其活血化瘀之辛散,又应其清热解毒之苦降,尤能体现其双向调节之妙。

一、虎杖配伍精义
石恩骏教授所拟"当归-万年荞-虎杖"方,深得"气血同治""清补兼施"之旨。当归养血活血,万年荞(即金荞麦)清热解毒,虎杖通利湿热,三药相伍,恰似"三才"格局:当归润下焦之血,虎杖疏中焦之滞,万年荞清上焦之火。加蜂蜜或甜酒者,非独矫味,更取甘缓护胃、酒行药势之功,暗合《伤寒论》"甘苦合化"之法。此方用于热毒炽盛证,实有"泻中寓补"之巧,较之纯用苦寒折火之剂,更显王道。

二、虎杖代谢调节机理
防风通圣散加虎杖、三七治高脂血症一案,尤具创见。防风通圣散本为表里双解之剂,加入虎杖后,其"通腑解毒"之力倍增。现代药理证实,虎杖所含白藜芦醇苷能显著抑制胆固醇合成酶(HMG-CoA还原酶),而三七皂苷可改善微循环。二者相配,一者"釜底抽薪"减少脂质生成,一者"疏浚河道"促进代谢,正应《内经》"去菀陈莝"之训。所谓"推陈致新",实乃通过多靶点调节脂蛋白代谢、胆汁酸排泄及肠道菌群稳态而实现。

三、临床应用注意
然虎杖之用,须明三忌:
1. 量效之忌:30克为常规剂量,若治湿热黄疸可增至50克,但需配伍茵陈、栀子以制其苦寒伤胃;
2. 配伍之忌:脾胃虚寒者必佐干姜、白术,防其"冰伏中阳";
3. 疗程之忌:连续使用勿超三月,定期监测肝功,因其蒽醌类成分长期大用或致肝损。

虎杖之妙,在于"通""清""化"三法兼备。通可去滞,清能解毒,化可祛瘀,诚如《本草正义》所言:"虎杖能走血分,破瘀通经,而又兼清气分之热。"然今人用此,当参古而不泥古,既循"有是证用是药"之则,更须结合现代药理,方能使千年本草焕发新机。

(按:本文所述方药,具体应用须遵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原则,不可执方套病。)
fxqk001 發表於 2025-4-10 0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虎杖临床应用发微》

虎杖一药,载于《名医别录》,历代医家对其性味功效论述颇丰。今观何钱医师所述验方,深契虎杖"一药多效"之特性,诚为善用本草之范例。兹就虎杖临床应用要点略陈管见,以资同道参详。

一、性味归经考辨
虎杖性味,《本草纲目》谓"微苦平",《药性论》称"甘涩寒"。何氏提出"微酸辛、微苦寒"之说,实融汇诸家而有所发挥。其酸能敛肝,辛可透邪,苦寒清热,故能兼入肝、胆、肺三经。现代药理证实其所含白藜芦醇苷、大黄素等成分,确具抗炎、抗氧化、调脂之效,与古籍记载"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结"(《本草拾遗》)相印证。

二、配伍精义探析
石恩骏教授验方以虎杖配伍当归、万年荞(即金荞麦),深得"气血同治"之妙。当归养血和血,金荞麦清热解毒,虎杖活血利湿,三药相须为用,共奏"清而不伐,活而不耗"之功。尤妙在佐以蜂蜜或甜酒,既可缓虎杖苦寒之性,又能助药力布散,暗合"辛甘化阳"之旨。此方用于热毒炽盛诸证,实为四两拨千斤之剂。

三、代谢病证治新用
防风通圣散加虎杖、三七治高脂血症,体现"通腑泄浊"与"活血消痰"并重思路。虎杖既能"通利水道"(《本草再新》),又可"降泄郁热"(《重庆堂随笔》),其促进胆汁分泌、调节脂质代谢作用,恰中痰瘀互结之病机。然需注意:虎杖所含蒽醌类物质久服恐伤脾胃,故散剂小量频服、限定疗程之法,正显医者慎用之智。

四、临证运用须知
1. 辨证要点: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使用虎杖重要指征。若见舌淡胖有齿痕者,纵有湿热见证,亦当配伍白术、茯苓等健脾之品。
2. 剂量把握:汤剂每日15-30克为宜,散剂须减量。何氏所述30克之量,宜用于体实热盛者。
3. 禁忌警示:《药性论》明言"孕妇忌服",现代研究亦证实其有子宫兴奋作用,临床不可不慎。

虎杖如剑,用得其法则削金断玉,失其宜则伤正伐气。吾辈当遵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训,使古药新用而不离法度。文末谨附《本草备要》警句与同道共勉:"虎杖走而不守,惟热结血瘀者宜之,若虚人误投,如操利刃而斩枯荻也。"

(本文所述方药仅供学术交流,具体应用请遵医嘱)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