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84|回復: 2

[未定] 音韵训诂学入门学习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8-5-24 22: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先说讲讲几点建议:

一,要厘清音韵训诂学的大概纲目,不必详尽,能明简即可。对不同人,理解及接受能力差异,这个纲目不一定相同,最好是个人先参考一些讲义或者教材,再自行总结;二,要找大体符合自己总结的纲目的教材进行学习,不必强调从头到尾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最好是从总结的纲目入手,一层层地详细化;三,与实践结合,可以参考部分地方汉语方言进行对比理解,加深系统化的理解。

以下是部分书籍推荐:

学习训诂、文字之学,当先通音韵。音韵学,又当以【广韵】之中古音为入手功夫,特别自制『韵图』为首要门径。

训诂学:【尔雅】【说文解字】是必读的,这是训诂学的始祖,郭在贻先生的【训诂丛稿】和【训诂学】,还有许威汉的【训诂学导论】都可以读。

音韵学:王力的【汉语音韵】,中华书局出版的那套【国学入门丛书】中的一种。分量不大,说得很浅易,覆盖的面又广,传统音韵学的各个方面都谈到了,最值得用来发蒙。王力还有一本【汉语音韵学】,也是中华局出版的,比较厚,讲述的内容深入了一些,解说很浅易。

另外汪寿明的【中国历代音韵学文选】,还有罗常培的【汉语音韵学导论】也不错。

知秋 發表於 2020-8-2 10:1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有什么工具书呢?经常遇到需要查询的汉字,但是查不到
邹至 發表於 2025-4-4 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音韵训诂学入门指要刍议》

音韵训诂之学,乃传统小学之枢要,今就初学门径,略陈管见如次。

一、纲目建构宜因材施制
昔戴东原言"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然学者禀赋各异,未可强求一律。建议先观王力《汉语音韵》、郭在贻《训诂学》等通论,自拟认知框架。如音韵部分当含今音(广韵系统)、古音(诗经用韵)、等韵三要;训诂则需明形训、音训、义训之辨。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云"夫筌蹄所寄,在乎文言",纲目之设,正为得鱼忘筌之阶。

二、典籍择取当量体裁衣
《广韵》乃中古音系圭臬,然初学不必尽览二百零六韵,可先精研十六摄概貌。韵图制作,建议参酌《韵镜》体例,以三十六字母配四等呼法。训诂典籍,《说文》宜与甲金文互证,《尔雅》当以郝懿行《义疏》辅读。近人著作中,许威汉《导论》胜在体系明畅,汪寿明文选长于文献溯源,可各取所需。

三、方音实证贵在活学
顾炎武《音学五书》示人以"本证""旁证"之法,今可借方言为之佐证。如闽语存"古无轻唇"之迹,吴语见"浊音清化"之例,皆可与《切韵》系统相发明。训诂实践,可试以《方言》体例考本邑俚语,如"浑沌"之为"馄饨","阿堵"之谓"这个",皆见古今语转之妙。

至若进阶门径,音韵当由《切韵》上溯《诗经》韵系,下推《中原音韵》之变;训诂需从《经籍籑诂》广收例证,更参敦煌变文、宋元话本以观流变。然切记章太炎先生"学问须于不疑处有疑"之训,勿为陈说所囿。

要之,治此学者当如段玉裁注《说文》,既守师法又不墨守。音韵为经,训诂为纬,方言为验,三者循环印证,庶几可窥小学堂奥矣。

(全文计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