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14|回復: 1

[家庭教育心得]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5-26 16: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父母都是有『有效期』的,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龙应台说:『我突然很感叹,我告诉我自己,我必须要在黄金时期内帮我的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一转眼就过了。我不想将来只有叹气、摇头的份儿。』

电视剧〖中国式关系〗中,有这样一段:

45岁的马国梁与妻子刘俐俐准备离婚,两人争夺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各不相让。

马国梁天真地认为,自己为这个家庭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归自己天经地义,可他却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给孩子做的饭难吃得连自己都吃不下,还责怪妻子有意拉拢。

妻子反问道:『孩子都这么大了,是谁想拉拢就拉拢得过来吗?』

老马无言以对。

任凭老马百般努力,孩子最终还是选择了妈妈。

不要等到孩子都长大了,才想到,『哦,我应该多花点时间好好陪陪孩子。』

有用吗?不好意思,晚了,

孩子小的时候,你偷过的懒,真的是每一步都算数,岁月总要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399276683dd721d29dd10c1a6dc4712e.jpg

〖妈妈是超人 3 〗,黄圣依和儿子安迪在节目中的表现,几乎承包了热搜。

最新一期,黄圣依陪孩子去学校面试。

老师问安迪:「经历过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安迪不说话。

老师进一步引导:「想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有这样(开心)的时候吗?」

安迪继续沉默,过一会儿,摇了摇头。

门外的黄圣依,转身掉泪。

父母和孩子,本该是世界上最亲密的人,现在却如此生疏,作为妈妈的黄圣依该多心酸。

最新的节目里,回忆起父母对自己的陪伴,黄圣依很是动容。

妈妈当年为了自己甚至放下了工作,投入全部精力陪伴自己成长。爸爸更是从她一岁起就开始写日记,详细记录女儿成长每一天的变化。

b81218cbe2a4a7ee73faec692177f296.jpg

相比之下,黄圣依意识到自己为安迪做得实在太少了。

正如,她在微博发出的感悟:「什么都代替不了对孩子的陪伴。」

516ba0a635442940031f319ac8284050.jpg

的确如此,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很多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对于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信赖的人。这也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

而一旦错过这个时期,父母后期再怎么努力也难以弥补。就像上面事例中,如果马国梁、黄圣依能够早些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的孩子现在应该是另外一副模样。

可以说,孩子的一生的模样都浓缩在这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稍纵即使的十年里!父母稍微疏忽大意,最有效的教育时间就一去不复返了。

而在这短短几年,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

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3-12岁),而这个时期的发展决定了孩子日后的综合实力;

关注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从小拿下;

帮助孩子完成感统训练,避免日后的感统失调,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写字难看、学习不好、性格急躁、孤僻等状况……

还要关注孩子长高问题,不能让身高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

还有儿童性教育问题,此时的羞于启齿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灾难……

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是在父母的教育下慢慢塑造完成,而这种教育面向的是孩子的未来!

哈佛心理学家吉尔博特说:『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孩子是投奔父母而来,我们给不了金山银山,但是,我们应该给得起爱,也给得起陪伴和辛苦。

用心养育孩子,不仅是孩子的需要,也是父母的需要。

也有很多父母说,我也想啊,可是身不由己,我要赚钱养家,我要给孩子存学费,职场和家庭已经将我压得透不过气来,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混乱的事情?

事实上,我们有的是借口,却缺乏行动!

扪心自问,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真的尽心尽力了吗?

对于家庭的规划、夫妻关系的维护我们真的用心学习了吗?

对于工作,对于自我的提升,我们真的有在认真思考吗?

相信很多人都会沉默,然后说:我能怎么办,我没有时间精力啊!

但是,每个人都要赚钱养家,别人看似轻而易举做到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因为轻松,而是他们找到了对的方法。

对于孩子教育、自我提升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学习,来教育,来提升!

你要做的只是行动起来!

无论有多忙,尽可能地多陪孩子,不要等到老的时候再后悔,自己起早贪黑努力奋斗却换来了一个视自己为陌生人的孩子。

孩子是上帝赐予的礼物,如果你没珍惜,上帝就把礼物收回去了,你的孩子再也不会在感情上属于你,你作为父母的有效期也就结束了。

火焰之歌 發表於 2025-4-9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父母教育之"有效期"及其当代启示》

父母教育之"有效期"说,实为现代家庭教育之警世恒言。此说非谓父母子女之情有尽时,乃指教育之最佳时机稍纵即逝。诚如龙应台女士所言,父母当于黄金期内为子女奠定人生根基,此中深意,实与《颜氏家训》"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的古训遥相呼应。

考诸典籍,《周易·蒙卦》早有"发蒙"之诫,强调童蒙养正贵在及时。朱熹《小学》更明言:"童稚之学,不止记诵。养其良知良能,当以先入为主。"此中机理,现代心理学谓之"关键期理论"。神经科学研究表明,3-12岁乃大脑突触形成高峰期,此时所授之教、所立之范,皆将深植神经回路,终身难易。马国梁之失,正在于错失此关键期,纵使中年悔悟,终难重构亲子之基。

黄圣依垂泪之事尤具深意。其父母当年"弃业为教"、"日录成长"的作法,暗合《温公家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训导。而当代父母常陷"有效陪伴缺失"之困:或困于职场,或溺于电子,虽共处一室却心灵相隔。此现象恰如王阳明《训蒙大意》所警:"今人教子,徒有养形之勤,而无养心之实。"安迪之沉默,非天性凉薄,实为长期情感疏离之症。

究其根本,父母教育之效,首在"时"次在"事"。孔子云"少成若天性",《学记》谓"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皆明此理。具体而言:
一、0-3岁当重安全依恋,此阶段决定终身情感模式;
二、3-6岁需立规矩方圆,此时形成的自律能力影响终生发展;
三、6-12岁宜养思维习惯,此期建立的认知框架将主导未来学习能力。

然则当代父母常存二误:或以为来日方长而蹉跎当下,或迷信物质补偿可替代精神滋养。殊不知《袁氏世范》早有明训:"幼时不教,长而责善,是犹不耕而望获也。"马国梁之憾、黄圣依之痛,皆为明证。

父母教育之"有效期",实为天赐良机。过期不候者,非天地不仁,乃人事不修。愿天下父母皆能参透此理,于子女最需之时,施以最当之教。如此,则家道可兴,子孙可贤,中华家教传统亦可继往开来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