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提問 如果能穿越到明朝去,通常能吃到什麼美食? 答:雖說在穿越小說裡,主人公『穿越』過去,通常都是胸懷大志。可倘若是 個『吃貨』穿越到明朝,恐怕多少『大志向』都得扔一邊——先嘗夠明朝的美食再說。 因為,作為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空前發達的年代,『舌尖上的明朝』本就豐富多彩。下面幾種明代飲食,就很可能讓好奇的『穿越人』,吃得流連忘返。 1,荷包飯 明代南方人多吃米飯,飯食的種類也極多,廣東特產的『荷包飯』,則是其中別致一類。最出名的是東莞的做法:把香米與魚肉用荷葉包裹蒸熟,吃的時候荷葉的香氣湧上舌尖。另外還有長樂人的做法,是用香桂葉與米飯魚肉一起蒸,以〖廣東新語〗的形容,這種飯可以吃到『齒頰留香』,好幾天回味無窮。
荷包飯
2,閣老餅 比起百分百飯食的『荷包飯』來,『閣老餅』卻是一種米麵混搭的新食品。這種食品由明朝弘治年間內閣大學士邱浚發明,故而得名『閣老餅』。 身為一位寫就〖大學衍義補〗,提出明代中國『重商思想』的睿智人物,邱浚大人轉戰到廚房裡,依然十分有創意。他發明的閣老餅,要先把糯米磨成粉曬乾,然後與麵粉以二比一的比例活在一起,攤熟之後就可食用。其口感號稱『軟膩適當』,就連好奇的明孝宗吃過後,都是讚不絕口。可這『閣老餅』的制法看似簡單,卻十分考驗攤餅的手藝,火候差一分都不成。後來嘴饞的明孝宗叫禦膳房效仿製作,攤出來的『閣老餅』,全不是原來的味道。 3,火肉 十六世紀造訪明朝的歐洲人,印象深刻的一個現象,就是明朝人的肉食消費。以葡萄牙人克魯士〖中國志〗裡的估算,單一個廣州城,每天就要消耗五千頭豬和一萬隻鴨子,這還不包括雞狗牛羊肉的消費。西班牙人拉達的〖記大明的中國事情〗一書裡,也洋洋灑灑記錄了明朝人的各種肉食。這些外國人的記錄裡,卻有同一種肉食反復出現:火肉。即火腿。
火肉。即火腿
在明代中後期的東南沿海,火腿已是極受歡迎的肉食,而比起後人熟悉的金華火腿來,明朝則有『蘭溪豬太倉筍』的說法。明代的浙江蘭溪,養豬手藝聞名天下,當地的豬肉以肉質鮮美著稱,外加獨特的火腿製作方法,使『蘭溪火肉』成了名牌。明代高遵的〖遵生八盞〗裡,就詳細記載了蘭溪火肉的美味與制法,而明末清初美食家張岱,晚年窮困潦倒時,還寫文回憶著『蘭溪火肉』的美味——就是這麼好吃到讓人惦記。 4,魚生 明代魚類食物眾多,沿海也有吃生魚片的風氣,最出名的一種,就是廣東人的『魚生』。這種生魚片以白鯇魚最為名貴,也常有青魚黃魚鱔魚等各種類,吃法卻最考驗刀工:要把魚洗乾淨後切成薄片,而且要到『輕可吹起,薄如蟬翼』的地步。然後再澆上獨家配料的老酒後生吃,口感要到『入口冰融』的程度——泡過老酒的薄薄生魚片,入口後就這樣迅速化掉,確實別有一番滋味。
魚生
5,帶骨鮑螺 明代不止有魚肉美食,點心種類也多。蘇州特產的『帶骨鮑螺』,更是出名佳品。這種油煎或烤制的奶味酥酪點心,在〖陶庵夢憶〗裡有詳細做法:用牛乳和蔗漿霜,再經過『熬濾鑽綴印』各個流程,就成了一種外面有硬殼,看上去活像鮑魚的點心,故而得名『帶骨鮑螺』。 而在豐富多彩的明清小說裡,『帶骨鮑螺』出露臉次數也非常多,特別是好些風流快活的橋段,主人公更不忘了享用『帶骨鮑螺』,且有生動語言描述口感:『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
帶骨鮑螺
6,梅醬 除了點心外,明代的飲料,花樣品種也非常多,明朝農村最普及的一種飲品,當屬『梅醬』。在漢唐年間,這種飲料還是皇家專用,到了明代時,卻已是百姓家的夏季飲料:夏天裡把梅子果實打碎,加上鹽和紫蘇,曬乾後就成了梅子粉,夏天炎熱時用冰涼井水沖泡,就成了消暑解渴的『梅醬』。放在烈日炎炎的明代南方,更是家家戶戶都常喝。 7,包兒飯 說過了上面幾種民間飲食,『包兒飯』卻是明朝皇宮裡,受了三百年歡迎的主食。
包兒飯
這種『包兒飯』,通常是選擇精米煮熟,然後把精肉肥肉薑蒜等食材切成豆子大小,拌進米飯裡去,再用大的萵苣葉子包裹起來,故而名叫『包兒飯』。 自從明朝開國起,『包兒飯』就是明朝皇帝的主食。因其攜帶方面也口感噴香,後來也成了權貴家外出遊玩時的常帶便當。有時皇帝為表達君恩浩蕩,也常派太監給內閣官員們送『包兒飯』。比如明朝閣老張璁,罷官回家多年後,還寫文回憶當年在內閣裡吃的『包兒飯』,邊寫邊眼淚嘩嘩。 (文章轉載自:我們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