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93|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行书临摹要点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5-27 15: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行书学习之路行书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多种多样,笔者从多年的习书经验中总结出了一条行书学习的路径和方法,在此与广大读者分享,期冀对初学者有一定的裨益。

首先,学行书宜自晋人入手。为什么呢?因为行书在东晋时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而且至今未能被超越。古人有句话叫做『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也就是说,入手学习最上乘的范本,学习者也只能学到中等的水平。所以要学最上乘的,就必须从晋人入手。如果『取法乎中』,就『仅得其下』了,学晋人自王羲之入手。王羲之被历代奉为书圣,奉为学习的典范和楷模,历代行草大家皆出自王羲之,学王羲之自〖圣教序〗入手。

〖兰亭序〗乃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乃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乃天下第一行书,为何不从〖兰亭序〗入手?〖兰亭序〗不适合初学。西元353年王羲之等人在山阴兰亭雅集。一是饮酒;二是感叹相聚,感叹生命。在酒与情感陶醉状态下,心不在字而成文,书写了行书〖兰亭序〗。他本人从陶醉状态中醒来后,再书而不得。一个最伟大的书法天才,离开当时的情景状态,自己都写不出来,而让初学者、后学者一上来自其入手,完全不符合循序渐进的认识论原则和规律,是学不好的。再者,现存〖兰亭序〗是唐代临摹的作品,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是对临,不准确。

最著名的冯承素摹本也是先双钩后填墨,完全没有自由书写的笔触和笔墨速度,因而最没有神采,故谈不上『取法乎上』。历代写〖兰亭序〗的不少,但出成绩者甚少。自〖圣教序〗入手有很多优势:〖圣教序〗全称为〖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即怀仁选王羲之行书而集成,故字字优秀规范,是经典中的经典;因是集字排列而成,各个独立,便于初学;因刻石,线条速度变慢,书写比较从容,易于初学;因刻石而增加了苍茫感、力量感和趣味;因刻石而泯灭微观映带及杂毫,笔法更宏观,便于把字写大,便于进入创作。

〖圣教序〗

〖圣教序〗

〖圣教序〗全篇近2000字,吃透〖圣教序〗,则王羲之的行书笔法、部首、结构等各要素尽矣;〖圣教序〗是长篇美文,读懂了,可提高文学水平,亦可领会哲理、佛意,对提高自身国学素养有益。之后,由〖圣教序〗转入王羲之墨迹手札,由墨迹手札转入小草〖十七帖〗,在此基础上拓展学习范围,从临摹走向创作。这其中,读书是贯穿全过程的。

概括而言,行书学习之路的路线图是:学行书自晋人入手→学晋人自王羲之入手→学王羲之自〖圣教序〗入手→转学王羲之墨迹手札→〖十七帖〗→拓展内容→创作。

王羲之墨迹手札

王羲之墨迹手札

二、行书的临摹临摹的意思是临帖和摹帖两种行为。

临的本义是指俯视物品,即自上往下看。临帖即对照法帖原样书写;摹的本义是指合规范、有法度,书法上特指用薄而透明的纸蒙在法帖上或在已经双钩的字上描写,也叫描红。在这里临摹二字泛指临帖。

1.临摹的价值历史和实践证明学习书法这门中国独有的传统艺术,有一个特殊的规律就是先临摹后创作。历代书法大家都是如此成长起来的,所谓『池水尽墨』即是写照。到目前还没有发现哪位大家不是先通过临摹古人而创作有成的。所以说,临摹是学习书法,下笔有由,成为书家的不可替代的特殊规律。

临摹才能掌握古法。历代书法大家创造了不同风格的典范,只有临摹才能理解掌握其笔法、结构及风格奥秘。

临摹才能承传经典。一件书法作品的内涵有两点,内涵之一是承传了多少经典,没有经典的表达就没有古风,没有品位。因为古代文人崇德尚静的人文理想就寓于其中;内涵之二才是个人性情的表达,个性面貌的追求。但它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的。

临摹就是补充能量。书法之临摹相当于绘画之写生,乃获取创作资源、能量、动力的主要途径。因为日月对记忆和技术的磨损,临摹将伴随书家一生。当今书坛创作之浅薄、雷同,主要缘于临摹继承不够。

临摹能获得乐趣和享受。临摹古帖开始可能有一定难度,一旦入了门,就会产生乐趣。古人的体会是临帖具有『自娱功能』,能除却烦恼,净化心灵,精神充实,走向高雅,享受其中,乐在其中。临摹的价值非常之多,限于篇幅,恕不多陈。

2.临摹的标准与目的临摹的标准只有一个字:像。要达到『像』的标准,首先要克服自我表现欲。人的自我表现欲是天生的,无时无刻不表现出来。同时人们还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不愿做书奴,总想十天八天就能集百家之长而独树一帜。实际上这是个误区,这个理想只有在学习若干年以后才是合适的。所以从临摹开始,我们就要破除误区,即使很像古人,很『像』王羲之也是需要才情的,也是不低的一个荣誉。第二是讲究方法。第三是多临,多下功夫。唯此才能达到『像』的标准,而且是越像越好。

.临摹的标准与目的临摹的标准只有一个字:像

.临摹的标准与目的临摹的标准只有一个字:像

临摹的目的:改变书写习惯。临摹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书写习惯。要把自己的书写习惯改为王羲之的书写习惯。习惯是人生中最平常也最顽固的自然表现,要改变它并不容易,必然有一个从不自然到新的自然的过程,必须经过大量的临摹训练,练成肌肉记忆,一出手即是王羲之,那就达到临摹的目的了!同时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公文、会议的写字机会,虽然是硬笔,也要在书写中带上字帖里的感觉。

3.临摹的方法(1)对临对临是对照字帖,按照原样来写,写得越像得分越高。对临分两个阶段:一是通临。通临即从头到尾临写。一般要求通临两三遍,对所临的帖有总体印象即可;二是精临。精临就是对照字帖反复临,最有效的办法其实是最笨的办法,即一个字一个字反复 临写。

临摹的方法

临摹的方法

方法一:分析比较法分析:先分析清楚再下笔,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由。第一,分析用笔。所有字帖中的字,如前所述,只有两种笔法,方笔、圆笔。记住方圆二字就简单了。其中起笔是方、是圆最重要。如『大、唐、三、藏』等字。(见图一)『大』字第一笔横画起笔为圆笔,第二笔撇画起笔为方笔。分析清楚了即可下笔书写。如果不分析,第一笔下笔容易方笔,那就错了;『唐』字第一笔点画是圆笔,第二笔横画是方笔,其下面口部第一竖是圆笔,第二横折是方笔;『三』字前两笔是圆笔,第三笔是方笔。因为它是主笔,所以一定是方笔起笔;『藏』字第一笔短竖是方笔,第二笔短横还是方笔,第三笔短横是圆笔,第四笔为圆笔,第五笔撇是圆笔,第六、第七笔是圆笔……最后的撇是方笔,点是圆笔。

我们所临写的每一个字都要做以上分析,这就称得上下笔有由了,也就自信了。

第二,分析结构。如前所述,行书的结构变化很多,要分析清楚。结构也是两个字,一是形,即造型;二是势,即姿势。这两点分析透了,同样更加心中有数而自信了。如『将、福、盖、仪』等字。『将』字上合下开,『福』字左开右合,『盖』字上合下开,『仪』字左高右低而错落。(见图二、图三)比较:临写以后对照原字进行比较。以原字为标准,看自己何处不像,包括笔法、形态、姿势几个方面,凡不像之处再写,写的过程中改过来,反复比较,反复改正,以至无穷。何时像了,何时再巩固几遍,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

分析结构

分析结构

方法二:趣味临摹法如前所述,临摹具有自娱功能,从中可以享受快乐。怎样才能有趣味、有快乐呢?按照心理学理论,第一,学得有点像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有快乐。常言道『像不像三分样』,此乃自我感觉良好的表达,也即快乐的表达;第二,发现了不寻常的东西就有新奇感,就会有快乐;第三,对特殊的鲜活生命有刺激感,就会有快乐。

所以,我们尽最大努力临得像,努力寻找独特之处,最终赋予每个字一种充满生机的状态。如『是』(见图四)『故』(见图五)『无』(见图六)『而(见图七)』『杨』及『阳』(见图八)等字的多种形态;再如『真』字的创造性、『远』字的变形、『力』字的收敛、 『妙』字的洒脱等。(见图九、图十)每个字都与众不同,与我们原来建立的汉字形象相距甚远,从中可以意会出一种莫名的、奇妙的感受,欲罢不能,欲驭不及,为其着迷,愈追愈有味道,愈写愈有魅力,此非享受快乐而何哉!

趣味临摹法

趣味临摹法

方法三:有空就临此法非法也。临帖方法很多,笔者体会以上二法最实用、最有效。需要强调的是要养成临帖的习惯,不要一提笔就随心所欲,龙飞凤舞。因为一切不按古法的龙飞凤舞其价值均为零,一切不按古法的龙飞凤舞都是肤浅的自由和快乐。只有真正下了功夫,临摹得法,养成古人的书写习惯,才能进入高层次的自由和快乐。在此送读者五字真言:有空就临帖。一个有空就临帖的人,自然会形成文雅的个人气质与风采。

(2)背临背临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只有能背临才算真正掌握了古法,真正有了新的、高级的书写习惯和能力,也就具备了创作的基础。

背临的方法。背临不要贪多,要逐字、逐句、逐段、逐页进行,方法比较灵活。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页最好;可以先写心经,心经266字,内容也好背诵;也可以选美丽的词语,或遴选好背的句子来背临。选好词语、好句子来唤醒对书法形象的记忆;抄写或打印出原帖内容。这样只背字形,不背内容更简单一些;将背临的结果对照原帖校对,并及时纠正不足。

好词语如: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见图十一)在智犹迷,窥天鉴地;明阴洞阳;四时无形等,比比皆是。

背临背临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

背临背临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手段

好句子如: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豪(毫)厘;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等等,比比皆是。

有一个字能背临了,这一个字就属于你了,有一百个、一千个、三千个都能背临了,这几千个字都是你的了,岂不一出手就成了王羲之了吗?

(3)意临意临是在背临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临习,是对原帖更加深入理解后的表现,这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阶段。

特别是在『用什么意』上要求高。如果意临的结果远不如精临,证明还没有意临的能力。意临说到底是一种创作,是出帖的重要过程。古人讲『入帖容易出帖难』,其主旨即在此。

| 你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推荐关注 | 书法自学

有什么想说的,留言告诉自学君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