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51|回復: 0

[講古] 孺子可教也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青禾田讲古 發表於 2018-5-28 09: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這個張良,就是當初在博浪沙謀劃刺殺秦始皇沒有成功的那位。

博浪沙刺秦之後,秦始皇大索天下,但是並沒有抓到主謀張良。張良逃離後,隱居在下邳城中。

b6cf8f06bed4750d2af190edc249291c.jpg

一天,張良在下邳城外的圯(yí)水橋上散步,遇見了一個老頭。那個老頭走到張良身邊的時候,故意的一抬腳,將一隻腳上的鞋子甩到了橋下,然後直眉瞪眼的看著張良:『小傢伙,下去給我把鞋撿上來。』

張良很不高興,但是又見對方是個老人家,無奈,只得下到橋下,將老頭的鞋給撿了上來,然後恭恭敬敬的放在老人面前。

張良以為這就好了,可沒想到,老頭沖著張良把腳丫子一伸:『年輕人,怎麼這麼不懂事?給我穿上啊。』張良只得半蹲半跪在地上,幫老人將鞋子穿好。

老人家哈哈大笑,好像很滿意,但是連句道謝也沒有,揚長而去。張良目瞪口呆,半天沒反應過來。

正在張良琢磨著這個老頭怎麼這樣沒禮貌時,老人家又轉身回來了。

老人回到張良面前,微笑著稱讚張良說:『孺子可教也。』意思就是你這個年輕人很好,值得教誨,可以造就。然後老人家和張良約定,五天后的早晨,在這裡見面,老人表示有禮物要送給張良。張良當然很開心。

這就是成語『孺子可教』的來歷。

9ad2e04e3e97ed559fa84b06a5f3366a.jpg

第五天早晨,張良早早的就出城來到橋邊,結果卻發現,老人已經早就等在橋上了。

老人很不高興,訓斥張良說:『和老人約定好見面的時間,年輕人應該先來啊。怎麼能讓我這個老人等你這個年輕人呢?太不像話了。我今天不能給你禮物。這樣吧,五天后再來這裡等我。』說完,老頭轉身氣呼呼的走了。

張良非常慚愧。

又到了第五天,張良起了個大早,城門一開,第一個出城,急急忙忙趕到橋邊,發現老人又已經等在橋上了。老人家更生氣了,批評了張良一頓之後,再次約定五天后橋上見。

張良也很無奈。想和老人解釋一下,但是老人根本不聽,轉身離去。

這一次,張良索性在第四天下午就出了城。剛剛半夜的時候,就來到橋上。這次,終於張良先到了。

等了很長時間,老人家來了。老人很滿意張良的態度,取出一卷書,送給張良:『你讀懂了此書,就可以成就一番大事業了。用不了太長時間,秦國就會大亂。到那時,你可以用此書興邦立國。』

張良跪問老人姓名,得知老人就是當時天下著名的奇人黃石公。交代完畢,老人飄然離去。

興奮的張良展開書卷,才知道此書乃是〖太公兵法〗,就是當年輔助周文王、周武王興周滅商,開創周朝八百載天下的太公姜子牙,所寫的兵書。

自此,張良苦讀〖太公兵法〗,不管是排兵佈陣,還是韜略智謀,都越來越高。

9737277b928c37516f1ddb43c9280c60.jpg

張良在下邳還遇到了一個故人,就是楚國大將軍項燕的第三子,項伯。

項伯早年間就和張良認識。這次,項伯因為殺了人,也逃到下邳躲藏。走投無路之際,正好遇到了張良,張良就將項伯收留下來,和自己一起在下邳城中隱藏。

到項梁在吳中起兵之際,項伯也趕去吳中,參與起兵之事。

張良呢,也在下邳城組織起一百多人,宣佈起事。後來,因緣巧合下,結識劉邦,成了劉邦的手下,又跟隨劉邦一起,到了項梁麾下。

因為和項梁的家世相當,又早就相識,加上項伯的關係,項梁對待張良,也是頗為客氣和重視。

張良因為是韓國相國之後,所以一直希望復興韓國。見項梁立楚懷王後裔為楚王,復興楚國後,張良更加心動。於是,張良來找項梁,希望項梁能支持自己復興韓國。

2cf75628033faeb228f01b257e772d9e.jpg

張良對項梁提議:『您既然扶立了楚王的後人為王,那麼能不能也幫助韓國複國。現在韓國公子成,非常賢明,是一個很好的做韓王的人選。韓國復興,也能使楚國多一個盟國,您也能多樹黨羽。』

項梁非常痛快的答應了。

項梁幫助張良找到公子成,扶立他為韓王,同時讓張良擔任韓國司徒。這個司徒,基本上相當於相國的職位。

看到韓國復興,興高采烈的張良辭別劉邦,輔助韓王成去了。劉邦當然是戀戀不捨,可是也只得同意。

不過,即使以張良之才,新創立的韓國也遲遲沒有打開局面。

韓王成和張良聚集起一千多人,在潁川這一帶攻城掠地,可惜的是才攻打下幾座城池,時隔不久又被秦兵攻陷。

重新建立的韓國,一直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

如果您覺得本篇文章尚有可觀之處,

敬請推薦給友人,並請關注此微信公號,再次拜謝。

您能看到所有推送過的文章及第一時間收到新文章。

作者簡介:李永田,從事中國傳統文化普及、教育、創作及出版工作多年,出版多部中國傳統文化類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國古文鑒賞〗、〖中國歷代散文名篇鑒賞〗、〖國學經典〗(詩、詞、曲、賦四冊)、〖唐宋名家詩詞賞讀〗(全十二冊)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