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26|回復: 2

[诗词赏析] 【阮郎归.初夏】宋.苏轼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5-28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bbaf8e5c0803d8d9a4fa2c3c37577c25.jpg

阮郎归.初夏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水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诗词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在苏轼之前,写闺情词,总离不开相思、孤闷、疏慵……可是这首词的女主人公单纯、天真、热爱生活,与初夏的勃勃生机十分和谐。

描写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方法。上片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

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同时还有动态描写,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使它仿佛动了起来。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4f831db497d0b8b3c89254a5c02c4f78.gif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3-31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黄池母 發表於 2025-4-13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阮郎归·初夏》词境新诠——兼论苏轼闺情词的审美突破

苏轼此调以初夏闺阁为题,却突破了五代以来闺情词的窠臼。全词以"生机"为词眼,通过三重艺术建构,展现了宋代士大夫审美情趣向日常生活的渗透。

一、意象系统的生态美学
上片"绿槐高柳咽新蝉"构成垂直空间结构:槐柳之绿(视觉)与蝉鸣之咽(听觉)形成感官通感,"咽"字既拟蝉声断续,又暗合《礼记·月令》"仲夏之月蝉始鸣"的物候特征。"薰风初入弦"化用《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将自然气流转化为可被琴弦量度的艺术存在。纱窗沈烟与棋声的组合尤见匠心,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尚需玉鸭金猊的香器铺陈,苏轼仅以"水沈烟"三字便勾勒出宋人燕居的雅致,而棋声惊眠的细节,恰是《东京梦华录》所载宋代闺阁"博弈嬉戏"风俗的文学映照。

二、动态书写的生命哲学
下片"榴花开欲然"之"然",实为"燃"的本字。《说文》:"然,烧也。"此处既状榴花赤红如焰的视觉冲击,又暗含《易经》"离为火"的卦象意味。更妙在"玉盆纤手弄清泉"的连续动作:纤手(触觉)—弄(动作)—清泉(流体),配合"琼珠碎却圆"的水滴形态变化,形成完整的动力学链条。这种对瞬间动态的捕捉,较之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的静态描摹,显然更具生命张力。

三、闺阁书写的范式革新
词中女子既非温词中"懒起画蛾眉"的慵倦形象,亦非柳永笔下"针线闲拈伴伊坐"的思妇,而是充满童趣的生活参与者。这种转变与宋代女性教育普及相关,《宋史·选举志》载"女子之秀者亦得预荐",苏轼本人《书朱象先画后》亦言"能文而不求举,善画而不求售",可见其笔下女性形象的塑造,实为宋代文人"生活美学"的投射。

此词在词史上的特殊意义,在于将《诗经·七月》"五月鸣蜩"的农事观察,转化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体验。王灼《碧鸡漫志》评东坡词"指出向上一路",观此阕可知,所谓"向上"非仅指境界开拓,更是对日常生活诗意的深度发掘。这种以生机为内核的闺情书写,实为后来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等词作的先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