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84|回復: 1

[家庭教育理念] 为什么教室里的『黑板』变成绿色了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5-29 11: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以前上学的时候

坐在教室听课时

就在想一个问题

为什么老师总是说请看黑板

但是那块板却是绿色的?

难道其中有某些误会?

其实,19世纪初人们用大块的石板

连接起来做成了黑板

让教师能够在上面写字给全班看

而『黑板』这个名字是在1815年才出现的

在18世纪的时候

因为纸和墨比较昂贵

所以便宜耐用的可擦写石板

便成为了代替品

当时学生上课的时候

会自备一块黑色的石板来上课

这些『小黑板』就是课室里大型黑板的前身

因此最初的时候

黑板的确是全都黑色的

当时的黑板是用石板做成的

而在农村地区

黑板的原材料是木板

人们将蛋清和烤焦的土豆混在一起

将木板涂成深色的

后来黑板则全都是用木板做的

绿黑板

绿黑板

那时候的黑板

才是不掺假的『黑板』

到了20世纪,黑板开始接受整容了

对整天盯着黑板的教师们来说

绿色黑板颜色更加柔和对眼睛更加友好

于是『真·黑板』们

逐渐被绿色的黑板取代了

李若藏 發表於 2025-4-13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黑板"色变问题的考辨

今人所谓"黑板",实为墨绿色板材,此现象确系教育器具演进之结果。考其源流,当从书写工具发展史论之。

一、名实相生:从石板到墨板
嘉庆二十年(1815年)"黑板"称谓初现时,确指黑色石板拼接之教具。此物承袭乾隆年间(18世纪)学生所用个人石板之制,因"纸贵墨珍",故取石材磨制,其色玄黑,正合"玄裳缟衣"之象。当时乡塾或用木板涂刷焦炭混合蛋清之法,亦力求近黑,此即"名副其实"之黑板时期。

二、材质更迭:由石转木
道光以降(19世纪中期),木板渐代石板。其制取松杉之材,浸以桐油,复涂矿粉混合树脂,虽称"黑板",然其色已呈青黑。此变革实因"石质重而易裂,木质轻而耐久",符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理。

三、色度改良:尚绿之由
至20世纪中叶,教育者察"青黑伤目,久视生眩",遂改墨绿。此色得自氧化铬颜料,合于《考工记》"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的色彩调谐之道。现代光学研究证实:
1. 绿色波长(500-570nm)最适人眼聚焦
2. 明度控制在20-30%时视疲劳最低
3. 哑光质地可避镜面反射

四、名实之辨的文化意蕴
虽色已易,而"黑板"之名犹存,此乃"循名责实"传统之变体。犹如"钢笔"不必钢制,"火车"非仗火力,语言之惯性往往滞后于器物之革新。然教育之道,贵在"正名",今之多媒体白板,仍沿旧称,足见命名系统自有其延续性。

要之,黑板色变乃材质革新与视觉科学双重作用之果。其演变暗合《易经》"穷则变,变则通"之理,亦体现"工以养生"的器物改良思想。名实之异,恰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有趣注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