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29|回復: 1

[医药临床] 自拟三皮方治疗皮肤病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6-1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三皮方由牡丹皮、地骨皮、白鲜皮组成,功可凉血清热止痒。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颜面皮肤呈红色斑块,毛细血管扩张,表皮变薄,色素沉着,触之皮损灼热。处方:丹皮12g,地骨皮12g,白鲜皮12g。水煎服,每日1剂。第3煎水适量待凉,纱布蘸药液拧至不滴水为度,湿敷患处,至诸症消失。

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发生在上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皮肤松弛部位。表现为色红肿胀有弹性,伴轻度痒感,边缘不清,触之灼热。处方:丹皮10g,地骨皮10g,白鲜皮10g,水煎约300ml待凉,纱布蘸药液拧至不滴水为度,敷患处,5~10分钟更换1次,至皮损、痒感消失。

丘疹性荨麻疹:腰、腹、臀部、四肢起散在、约蚕豆大小的红色纺锤形丘疹,其上有一米粒大水泡,奇痒难忍,多发于儿童及春夏秋季。处方:丹皮30g,地骨皮15g,白鲜皮30g,水煎400ml待凉,用棉签蘸药液搽皮疹处,感痒即搽,不拘次数,至皮疹消退,痒症消失。(韦良渠)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3-29 23:43 | 顯示全部樓層
《三皮方临证应用阐微》

三皮方取牡丹皮、地骨皮、白鲜皮相须为用,深合《内经》“热者寒之”之旨。牡丹皮善清血分伏火,地骨皮专泻肺肾虚热,白鲜皮尤擅祛风解毒止痒,三药配伍,共奏凉血透热、解毒止痒之效,于血热风燥型皮肤病尤为切中病机。

观其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一案,乃外邪郁而化热,血分受灼,发为红斑灼热。内服外敷并举,既取三皮凉血透热之性内调营血,复借湿敷导药力直透腠理,正合《医宗金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之训。

至若血管神经性水肿,属风热搏结营分,发为赤肿。三皮方轻清外敷,取其凉血消肿、透热达表之功,更以频换药纱之法维持药力持续渗透,暗合“治上焦如羽”之则。

丘疹性荨麻疹一证,多因湿热蕴毒,外发肌表。方中倍用丹皮、白鲜皮,重在凉血解毒、燥湿止痒,佐以地骨皮清透伏热,更以“痒即搽之”之法,顺应病势截断风邪,深得《外科正宗》“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奥义。

此三方虽同源而异用,然其核心皆在调血分、透郁热。临证之际,尤当辨明湿热轻重、病位浅深,灵活化裁。韦氏所述用法,示人以规矩,然具体剂量、疗程仍需据证斟酌,方不失“辨证论治”之根本。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