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38|回復: 0

[文化反思] 何新逻辑学研究·译〖公孙龙子〗三篇

[複製鏈接]
何新文史 發表於 2018-6-3 23: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逻辑学研究:

译〖公孙龙子〗三篇

【说明:以下文论已出版,收入在何新著〖哲学思考〗以及『〖心经〗新诠』等书中。这里转发,作者有新的修订及补充,关注者可以对照。】

作者按:胡适、冯友兰以下百年来的中国哲学界智能水平实在不高,除毛泽东的『二论』(〖矛盾论〗及〖实践论〗)比较富于有意义的原创性外,可以说,近代中国很少出现富于原创的真正哲学作品。

宋明以下,朱熹一派理学(可以称之为歪理之学)荼毒儒者思维,反逻辑的语录体流行。导致中古以来国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萎缩。类似公孙龙『白马非马』的古典哲学逻辑论著,尽管学界耳熟能详,妄论殊多,但真正能理解之、能确切解读之的著作,几乎莫见。所以许多基本哲学范畴,其实都不得不从根本上重新清理。

公孙龙约略是2000多年前的人(春秋战国时代),是东方语言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其活动年代诸家说法不一,或者说为孔子弟子,或者说为战国后期赵国人,与西方小亚细亚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可能约略同期。其清晰的逻辑思辨能力以及语言辨析能力,至今仍为中国哲学界望尘莫及,其观念所涵括之现代性则更为惊人!

公孙龙所讨论的是关于指号、语义与本体关系的问题——这实际正是20世纪的西方哲人索绪尔、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乔姆斯基等人在语言分析哲学中面对的重大哲学问题。但是,公孙龙比西方现代的指号研究早了2000多年。

所谓指号(referring),主要指专名(例如『白马』)和通名(例如『马』)所指的对象,包括限定摹状词、不定摹状词及语句所指的对象。指号理论与意义理论密切相连,主要研究语言表达式和与其相关的非语言事物之间的关系。指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依据什么来确定所指称的对象——也就是公孙龙提出的白马与马的关系问题。

对此西方哲学界有三种观点:1、摹状词论,2、语境论,3、历史因果论。

罗素(Russell)提出的摹状词论和逻辑哲学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研究方向从认识论向语言论的转变,从而形成了以语言分析和解释作为哲学方法的现代西方哲学思想———语言哲学(也称哲学语义学)。现代语言哲学包括英美分析哲学(语用学分析学派)和欧洲大陆解释派哲学(逻辑实证主义)。

英美分析哲学将语言分析视为研究的主要任务,分析语言的性质和构造,澄清和确定词语的意义和功用,从而避免无意义的形而上学争论。

中国学界,实际许多人至今还没弄懂何以有必要讨论这类问题。虽然中国的主流哲学家,现在也很热衷鼓吹及学习英美以及『维也纳学派』的语言分析哲学,但往往只是东施效颦,缺乏真知,更不能独立思维和批判思考之。正如20世纪40—50年代中国主流哲学效颦于苏联学派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哲学家始终是一些只会邯郸学步以及学舌的鹦鹉而已。殊不足与其论道也。

【白马非马论】何新译文[1]

[注:括号内文字是何新增补。]

(一)问:(说)白马不是马,可以吗?

答:可以。

(二)问:为什么?

答:『马』这个指号,是一种形体的名称。

『白』这个指号,是一种颜色的名称。

讲形体又加上颜色,就不同于只讲形体。

所以说:『白』马,不是马。

(三)问:如果你有白马,就不能说你没有『马』。既然不能说你没有『马』,那你(有白马)不也就是有『马』吗?有白马就是有马,那白的(东西)——不是马是什么?

答:如果你要找『马』,那么无论是(找到)黄马、黑马都可以。但如果你要找『白马』,那给你黄马、黑马就不行。

如果说『白马』是『马』,那只是所说的诸『马』中之一种马。只是所说的马中之一种马,正是因为白色之马不同于马啊。

如果所谓『马』与『白马』无异,那么黄马、黑马,何以是马却不可以是白马,为什么呢?

说可以又说不可以,这样不是就乱讲了吗?[2]

黄马、黑马都各是一类,都可以算作在『马』里,但不可以算在『白马』里。

所以,『白马』不是『马』就很清楚了!

(四)问:如果只因为马有颜色就不承认是『马』,而天下本没有无颜色的马,那就可以讲天下根本就没有『马』,这行吗?

答:一切马都有颜色,所以才有白马。如果马都没有颜色,那就只要讲『马』就可以了,何必还讲什么『白马』?

所谓白马,就是『马』以及『白色』,是『马』又是『白色』的那种东西啊!

加上颜色与不加上颜色就不是同一个名称,所以,『白马』当然不是『马』。

五(问):马没有白色,就只是马。白色不在马身上,就只是白色。把『马』与『白色』合并,才叫『白马』。

把可以合并的又说不能合并起来叫同一个名字,那是荒谬的。

所以说白马不是马,不可以。

(答):,如果有『白马』就等于有『马』,那么说『白马』等于『黄马』?行吗?

(问):不行。

(答):如果承认『马』不等于『黄马』,那就说明『黄马』与『马』是不同的。

承认『黄马』与『马』不同,就是说『黄色马』并不是『马』。承认『黄马』不是『马』,却说『白马』是『马』,这好比把飞鸟塞入水池或者把内椁与外棺分离为二,这是天下荒谬的诡论啊。

说有白马不能说是没有马,那是由于抽离了白色的性质。如果不抽离,那有白马就不能说有马。

所以:所谓有马,就只是说有的是马,并不是说『白马』等于『马』。

所以如果说有『马』,就不是说有『白马』。

只讲『白色』不讲什么是白的,就等于什么没有讲(可以忘掉)。

说白马,就是确定这白色指的是那白的东西。确定了它是白的就能说它不是白的。

马本身(仅仅是马),并不限定于某种颜色,所以配上黄色,黑色,也都可以。

而讲『白马』呢就必须排除其他颜色,那么黄色、黑色的马都因其颜色而被排除了,所以只能以白马来回答啊。

不否定的,当然不同于被否定的,所以说,白马不是马。

〖白马非马论〗(原文)

(一)(客)(曰):白马非马,可乎?

(主)曰:可。

(二)(客)曰:何哉?

(主)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形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三)(客)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

(主)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是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

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

可与不可,其相非明。

如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

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四)(客)曰: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也。天下无马,可乎?

(主)曰: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

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

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也。

(五)(客)曰: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

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

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主)曰:以『有白马为有马』,谓有白马为有黄马,可乎?

(客)曰:未可。

(主)曰:以『有马为异有黄马』,是异黄马与马也。

异黄马与马,是以黄为非马。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辞也。

以『有白马不可谓无马』者,离白之谓也。不离者,有白马不可谓有马也。

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以白马为有马耳。

故其为有马也,不可以谓『白马』也。

以『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

白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

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

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唯白马独可以应耳。

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

〖指物论〗[3]

何按:指,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谓词』,亦即范畴/阛翮鉶p獒(希腊语,谓词)/category。物,即存在物,客体。

公孙龙所谓指,也即现代语言哲学所谓『指号』、『指称』,古典逻辑学所谓『概念』,又即古典语言学关于事物的『名号』。所谓物,即事物,实物,即实存者。

公孙龙指出,不利用指号,人类无法言说和思考。但是指号并不等同于事物的实存。把本体与指号误而为一,是语言悖谬,是许多哲学错误和无意义争论的根源。这种观点与20世纪的西方语言分析哲学相近。

【指物论】何新译文(论指号与事物)

(1)没有事物不依靠指号,但任何指号都不是所指。

(2)如果(天下)没有指号,则事物不可能被称谓为某物。如果没有指物的人,怎么能把物说成是指呢?

(3)指号本身,在世上(天下)并不实有。事物,才是天下所实有的。把世上存有者当成世上非有者,不可以!

(4)天下如没有指号,则事物不可称谓。

(5)指号,并不等于被指谓者,物并不等于指号。

(6)物不等于指号,所以事物并不是指号。

(7)天下本没有指号,而事物不能说等同于指号。

(8)并不存在不是指号的东西。不存在不是指号的东西,万物也并非不是指号。

(9)事物并非不同于指号,但指号并不是它所指谓的东西。

(10)天下本没有指号,因为万物都各有专名,不等于其指号。

(11)某物不等于指号而仍用指号称谓,只是借用,不能说某物就等于指号。

(12)承认某物不等同指号,又说没有东西不等同指号,这说不通。

(13)指号,就是天下兼有共性者。

(14)天下并无指号的东西,但事物不能不用指号表述。

(15)不能说没有指号的事物,也就是不存在不是指号的东西。

(16)不存在不同于指号的东西,所以没有事物不同于指号。

(17)所以指号,并非是指号。

(18)指号指物,但物不是指号。

(19)假设天下没有物,只有指号,谁还用得着指号?

(20)天下若无事物,谁能创造指号?

(21)天下只有指号,没有实物,那指号,谁能表述而不用指号?

(22)所以说没有事物即没有指号。

(23)所以指号,本身不是指号。必须借助于实物,方乃成其为指号。

【指物论】(原文)

(1)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2)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

(3)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

(4)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

(5)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

(6)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7)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者。

(8)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9)物莫非指者,而指非指也。

(10)天下无指者,生于物之各有名,不为指也。

(11)不为指而谓之指,是兼,不为指。

(12)以有不为指,之无不为指,未可。

(13)且指者,天下之所兼。

(14)天下无指者,物不可谓无指也。

(15)不可谓无指者,非有非指也。

(16)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

(17)指,非非指也。

(18)指与物,非指也。

(19)使天下无物,指,谁径谓非指?

(20)天下无物,谁径谓指?

(21)天下有指无物,指。谁径谓非指?

(22)径谓无物非指。

(23)且夫指,固自为非指。奚待于物,而乃与为指。

【迹府】何新译文(上篇)

公孙龙,是六国时善辩之士。不满意名称(概念)与实物(实体)之离异混乱,因此利用自己的辩术提出『守白』之论。

1

他借事物来作比喻,而提出『守白』(白就是白)[4]的命题。他说:白马是马又不是马。白马之所以不是马,因为『白』是颜色之名,『马』是形体之名。颜色不是形体,形体不是颜色。

如果指颜色,就不应当混言形体,指形体,则不应当混言颜色。

现在把它们合在一起,这是不对的。

如果到马圈中找白马,没见到,而见到黑色之马,那么就不能说这里有白马。

不能说这里有白马,那就是找不到所要找的『马』,找不到,所以只能说『白马』并不是『马』。

应该推广这个命题而澄清所有的名词(概念)与事实(实体)的关系,以纠正天下人。

2

公孙龙与孔穿见面于赵公子平原君家。

孔穿说:『我久闻先生高论,愿拜你为师,只是无法接受你认为白马不是马。请放弃这个命题,那么孔穿就愿意做你的弟子。』

公孙龙说:『你这样讲不合道理。公孙龙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关于白马的命题。如果公孙龙放弃它,就没什么可教的了。

『而且,既然你要拜师,就是因为承认智慧学识不如我。而你却先让我放弃,就是先要教导我而后才愿拜师。要先教导我而后又拜我为师,岂不荒谬!

『而且,关于白马非马,其实是孔子所赞成的。我听说楚王张「繁弱」之弓,带着「忘归」之矢,去云梦泽射蛟龙犀牛。结果丢了弓,随从们说要找到它。

『楚王说:「算了!楚王丢了弓,无非会被楚人捡去,何必要找呢?」

『孔子听说后,说:「楚王的仁义还不够彻底。应当说:有人丢了弓,又有人捡到它,何必一定是楚人呢?」

『如果如此,那孔子并不认为楚人等于人。既然孔子可以认为楚人并不等同于人,那么批评公孙龙认为白马不同于马,岂不荒谬!

『先生学习的是儒术,却不赞成孔子所肯定的主张。你要从我学习,又要我放弃我的教义。就是有一百个公孙龙,也不会答应你啊!』

于是孔穿无话可说。

【迹府】(上篇)原文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5]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

1

假物取譬,以『守白』辩[6]。谓:白马为非马也[7]。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

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

今合以为物,非也。

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

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

2

龙与孔穿会赵平原君家。

穿曰:『素闻先生高谊,愿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此术,则穿请为弟子。』

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所以为名者,乃以白马之论尔。今使龙去之,则无以教焉。

『且欲师之者,以智与学不如也。今使龙去之,此先教而后师之也。

『先教而后师之者,悖!

『且白马非马,乃仲尼之所取。

『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圃,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

『王曰:「止。楚王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

『仲尼闻之,曰:「楚王仁义而未遂[8]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

『若此,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夫是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而非龙异白马于所谓马,悖。

『先生修儒术,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学,而使龙去所教。则虽百龙,固不能当前矣。』

孔穿无以应焉。

【迹府】何新译文(下篇)

公孙龙,赵公子平原君的门客。孔穿,孔子的后人。孔穿与公孙龙见面。

孔穿对公孙龙说:『我在鲁国,早就听说您的大名,佩服您的智慧,欣赏您的作为。早就想向您请教了。今天终于见到了您。

『只是我不能同意您的,就是没法同意您说白马不是马啊!

『如果您放弃白马不是马的学说,那么孔穿就请求做您的弟子。』

公孙龙说:『你这么讲就不对了!公孙龙的学问,就在知道白马不是马这一点。如果放弃它,则公孙龙就没什么可教人的了。没什么教的可你还说要向龙学习,这不是荒谬吗!

『而且你要向公孙龙学习,就是承认智力与学问比不上我。但你现在让公孙龙放弃白马非马之论,是先要教我而后又说以我为师。先教我而后又以我为师,是不可能的。

『先生你对公孙龙所讲的这些,很像齐王与尹文子那次谈论。

『齐王对尹文子说:「寡人很喜欢士人,但是齐国却没有士人。为什么?」

『尹文子说:「那就听听大王您认为什么人才是士人?」齐王答不出来。

『尹文子说:「现在有人在这里,忠诚服务君王,孝顺服侍家长,诚实对待朋友,和气对待同乡。有这四种品行,算不算士呢?」

『齐王说:「对,这正是我理想中的士啊!」

『尹文子说:「那么大王得到这种人,愿意用他们做臣子吗?」

『齐王说:「太愿意了,可惜找不到啊!」

『当时齐王喜爱勇士。于是尹文子说:「如果这种人在大庭广众之中,受到侮辱却不敢反抗,那么大王还要他做臣子吗?」

『齐王说:「那就是怕死之人吗?遭遇侮辱而不敢反抗,耻辱啊!这种耻辱之人寡人不能用为臣子。」

『尹文子说:「虽然遇到侮辱不敢反抗,但并未丧失其他四种品行啊。如果人不丧失那四种品行,就并没有丧失作为士的品质。然而大王一会儿说要用为臣子,一会儿说不要用为臣子,则刚才所说的士人的定义,莫非不是指士人吗?」

『齐王无话可说。

『尹文子说:「如果一个君主治理国家,别人有不是则指责,没有不是也要指责。有功劳则赏赐,没有功劳也赏赐。却责怪国家治理不好,这样行吗?」

『齐王说:「当然不行!」

『尹文子说:「但是卑臣暗中观察您的臣下治理齐国,正是这样啊!」

『齐王说:「寡人治国,如果真像您所说那样,就是治理不好,寡人也没话说。但我想并不至于吧?」

『尹文子说:「我没有根据怎敢乱说?大王您下令说:杀人的则判死罪,伤人的则要受刑。人们由于畏惧大王的法令,遇到侮辱也不敢反抗,正是为了执行大王的法令啊!

『「而大王却说:遇到侮辱而不反抗,是耻辱!因为耻辱,而非难他们。人并没有过错而大王却指责他,除掉其属籍,不用他做臣下。

『「不用他做臣下,就是处罚他。这就是无罪而处罚啊!而且大王反对受侮辱不敢反抗的,当然就奖励敢反抗的。奖励敢反抗的,就是认为他做得对而肯定他,还要用他为臣下。

『「要用他为臣下,就是奖赏他啊!人并无功劳而大王却奖赏他。大王之所奖赏,正是官吏们所要处罚的。君主所肯定的,正是法令所禁止的。赏罚是非,自相矛盾,就是再有十个黄帝也治理不了啊!」

『于是齐王无词可对。

『所以,公孙龙认为你所讲的正像齐王讲的。你只责难白马不是马的命题,却不知什么才是真正应当责难的。由此看来正像齐王有好士之虚名,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士。』

【迹府】(下篇)原文

公孙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叶也(何按:『叶』读为『裔』,后裔)。穿与龙会。

穿谓龙曰:『臣居鲁,侧闻下风[9],高先生之智,说[10]先生之行,愿受业之日久矣,乃今得见。

『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

『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

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悖。

『且夫欲学于龙者,以智与学焉为不逮也。今教龙去白马非马也,是先教而后师之也。先教而后师之,不可。

『先生之所以教龙者,似齐王之谓尹文也。

『齐王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以齐国无士,何也?」

『尹文曰:「愿闻大王之所谓士者。」齐王无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君则忠,事亲则孝,交友则信,处乡则顺。有此四行,可谓士乎?」

『齐王曰:「善,此真吾所谓士也。」

『尹文曰:「王得此人,肯以为臣乎?」

『王曰:「所愿而不可得也。」

『是时齐王好勇。于是尹文曰:「使此人广庭大众之中,见侵侮而终不敢斗,王将以为臣乎?」

『王曰:「讵士也?见侮而不斗,辱也。辱则寡人不以为臣矣。」

『尹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是人未失其四行,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也。然而王一以为臣,一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非士乎?」

『齐王无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君将理其国,人有非则非之,无非则亦非之;有功则赏之,无功则亦赏之。而怨人之不治也,可乎?」

『齐王曰:「不可。」

『尹文曰:「臣窃观下吏之治齐,其方若此矣。」

『王曰:「寡人理国,信若先生之言,人虽不理,寡人不敢怨也。意未至然与?」

『尹文曰:「言之敢无说乎?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人有畏王之令者,见侮而终不敢斗,是全王之令也。

『「而王曰:见侮而不斗者,辱也。谓之辱非之也。无非而王辱之,故因除其籍,不以为臣也。

『「不以为臣者,罚之也。此无罪而王罚之也。且王辱不敢斗者,必荣敢斗者也。荣敢斗者,是而王是之,必以为臣矣。

『「必以为臣者,赏之也。彼无功而王赏之,王之所赏,吏之所诛也;上之所是,而法之所非也。赏罚是非,相与四谬,虽十黄帝不能治也。」

『齐王无以应焉。

『故龙以子之言有似齐王。子知难白马之非马,不知所以难之说,以此,犹好士之名,而不知察士之类。』

【注释】

[1]白马非马,可谓中国最早发现的哲学逻辑学悖论。

[2]原文:『可与不可,其相非明。』这句话是中国逻辑学关于『不矛盾律』的最早表述。

[3]公孙龙是中国较早研究指号与对象及其意义的关系的哲学家。此篇堪称经典。

[4]何按:守白,即白就是白,乃是关于逻辑『同一律』的最早表述。

[5]疾:嫉,忌,恨也。

[6]辩:辩题,即命题。

[7]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逻辑悖论。

[8]遂:深,透彻。

[9]大也。

[10]说:悦。欣赏。

【附录】〖四库全书总目〗公孙龙子提要

〖公孙龙子〗三卷,周公孙龙撰。案〖史记〗:『赵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辩。』〖汉书·艺文志〗:『龙与毛公等并游平原君之门』,亦作赵人。高诱注〖吕氏春秋〗谓龙为魏人,不知何据。

〖列子〗释文:『龙字子秉。』庄谓惠子曰:『儒、墨、杨、秉四,与夫子为五。』秉即龙也。据此,则龙当为战国时人。(〖战国策·赵策〗与〖史记·平原君列传〗并载信陵君破秦救赵,虞卿欲为平原君请封,公孙龙劝平原君勿受。其事在周赧王五十八年。据此,则公孙龙当为战国末期人。)

司马贞〖索隐〗谓龙即仲尼弟子者,非也。其书〖汉志〗著录十四篇。至宋时八篇已亡,今仅存『迹府』、『白马』、『指物』、『通变』、『坚白』、『名实』凡六篇。

其首章所载与孔穿辩论事,〖孔丛子〗亦有之,谓龙为穿所绌。而此书又谓穿为弟子,彼此互异。盖龙自著书,自必欲伸己说。〖孔丛子〗伪本出于汉晋之间,朱子以为孔氏子孙所作,自必欲伸其祖说。记载不同,不足怪也。

其书大指,疾名器乖实,乃假指物以混是非,借『白马』而齐物我,冀时君有悟而正名实,故诸史皆列于名家。

〖淮南鸿烈解〗称公孙龙粲于辞而茂名。〖扬子·法言〗称公孙龙诡辞数万。盖其持论雄赡,实足以耸动天下。故当时庄、列、荀卿并著其言,为学术之一。特品目称谓之间,纷然不可数计。龙必欲一一核其真,而理究不足以相胜,故言愈辩而名实愈不可正。

然其书出自先秦,义虽恢诞,而文颇博辨。陈振孙〖书录解题〗概以浅陋迂僻讥之,则又过矣。明钟惺刻此书,改其名为〖辩言〗,妄诞不经。今仍从〖汉志〗,题为〖公孙龙子〗。又郑樵〖通志〗略载此书,有陈嗣古注、贾士隐注各一卷,今俱失传。此本之注,乃宋谢希深所撰,前有自序一篇。其注文义浅近,殊无可取,以原本所有,姑并录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