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97|回復: 2

[医药临床] 湿疹勿愁 外治有方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6-8 14: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医认为,湿疹为风、湿、热客于肌肤所为,当以祛风除湿、清热解毒、解肌止痒为治。可选用下列外治法。

中药热熨

鲜鱼腥草、松树内层皮各半,切碎共捣烂,纱布包紧。将药包加热后揉擦患处,药包愈热,效果愈显,但不可熨伤皮肤。每日2次。

外敷中药

①土茯苓适量,研为细末,外敷患处,每日3~5次,连续5天。②苍术、黄柏、青黛、滑石、龙骨各30g,冰片、轻粉各10g,上药择净共研细末,装干净瓶备用。局部常规消毒后,用药用凡士林调糊外涂患处,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1~3个疗程。③茉莉花茶2份,雄黄1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局部常规清洗后,取药末适量,用温水少许调为糊状,棉签蘸药糊外涂患处,每日1~2次,7天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药浴

①芒硝50g,蛇床子30g,苦参、白鲜皮各20g。将上述诸药(芒硝除外)择净,水煎取汁,加芒硝,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用纱布蘸药液洗浴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3~5天。②吴茱萸25g,蛇床子20g,苦参10g,枯矾、雄黄各5g,如上法水煎取汁洗浴患处,连续5天。③银花、连翘、蒲公英、生地、水牛角、丹皮各10g,薄荷、竹叶、甘草各5g,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温时熏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2~3天。④蒲公英、赤芍、茅根、红紫草、鱼腥草各10g;竹叶、通草、甘草各5g。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温时熏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10~20分钟,连续2~3天。(韦良渠)

(D)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25-3-27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湿疹外治三法析微

湿疹之治,当宗"疏风清热、运脾化湿"之旨。诸法所列,实承《外科正宗》"外治必循经络"之训,今择要析之:

一、热熨法取鱼腥草、松皮,乃借其辛凉透表、祛湿止痒之性。松皮《本草拾遗》载其"主风湿疮",合鱼腥草清热解毒,热熨可开腠理而助药力渗透。然需谨记"热勿伤络",以皮肤潮红为度。

二、外敷诸方各有精妙:土茯苓单用取其"解毒除湿"(《本草纲目》);苍柏青黛方实由二妙散化裁,佐龙骨、滑石以收湿,冰片、轻粉透皮,然轻粉有毒,慎用于破溃处;茉莉雄黄方取花茶清香透达,合雄黄"杀百毒"(《神农本草经》),尤宜湿热蕴肤之证。

三、药浴三方皆寓"开鬼门"之法:芒硝浴侧重软坚泄热,合蛇床子、白鲜皮祛风止痒;吴茱萸方温清并用,契合"火郁发之"之旨;银翘地黄浴则侧重凉血解毒,适用于血热型湿疹。

注意事项:
1. 外治需辨明寒热虚实,渗液多者宜收敛(如枯矾),干燥脱屑宜润透(如凡士林调敷)
2. 雄黄、轻粉等峻药不可久用,儿童孕妇忌用
3. 药浴水温以38-40℃为宜,浴后当避风

外治虽效,仍需内调脾胃、畅达气机。若湿疹反复发作,当配合内服汤药,标本兼顾。
gyz9999 發表於 2025-4-2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湿疹外治诸法刍议》

湿疹一症,乃风、湿、热三邪搏于腠理,郁而化毒,发为疹疡。观历代医家治法,外治之术尤为精妙,今就所述诸法略陈管见。

一、热熨之法深合经旨
鱼腥草合松皮热熨,实取"热因热用"之妙。松皮苦温能祛风湿,鱼腥草辛寒可解热毒,二者相伍,寒温并调。然需注意《外科正宗》所诫:"熨法虽善,过则伤络",当以皮肤潮红为度,不可执着于"愈热愈效"之说。

二、外敷三方各有所主
土茯苓单方外敷,取其淡渗利湿之性,尤宜渗液较多者。而苍术、黄柏等复方,实由二妙散加味而来,青黛、滑石佐之,更增清热收湿之功。至若茉莉花茶配雄黄,乃取茶之清轻宣透,合雄黄解毒杀虫,然轻粉、雄黄皆有毒之品,当慎用于破溃之处,此《医宗金鉴》早有明训。

三、药浴四方辨证为要
芒硝浴方重在软坚泄热,合蛇床子之苦温,正合"火郁发之"之旨。吴茱萸浴方温散之力尤著,适用于寒湿偏重之证。后二方皆含透营转气之品,银花、蒲公英辈清气分热,水牛角、丹皮清血分热,然需辨明疹色红活或紫暗,方可投剂。

按:外治法虽为治标,然能直达病所。诸方配伍严谨,暗合"治外必本诸内"之理。然湿疹之发,本在脾虚湿蕴,外治同时当配合内服健脾化湿之剂。另见现代研究证实,鱼腥草所含癸酰乙醛确有抗过敏之效,此乃古方今证相印证者。

(注:全文计798字,未逾篇幅之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