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13|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书法学习顺序你知道吗?

[複製鏈接]
书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10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先理念,后操作

只有沿着正确的前进方向,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若一开便走错了方向,纵使再努力,终究还是走在歧途上。甚至越努力,与正路偏离的程度越大。因此对于学书者来说,正确的学书理念要始终根植在心中,让自己时刻处在正确的方向上。这就要求我们学书伊始,要去接触正确的书法理念,去学习那些在古今都得到广泛认可的书法理念。

先理念,后操作

先理念,后操作

2、先读帖,后临帖

关于这一点,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讲过,名字叫〖读帖—与古人灵魂的对话〗。简而言之,读帖与临帖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读帖,注意到帖子更多的细节,对整体有一个宏观的把控。临习的时候,一看一临的过程中会有细节的丢失,而提前读帖则让我们有心理准备,提前注意到该注意的地方。读帖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每有会意则欣喜不已,去体悟古人的书写状态,感受他们生命的延续。不妨在每次临帖前,实实在在的拿起帖子,仔细观看十分钟后再下笔,你会感觉到真的不一样。不信?试试吧。

先读帖,后临帖

先读帖,后临帖

3、先动作,后笔法

特定的笔法、特定的书写形态都是有特定的运笔方法的。我们要先学会怎么去用毛笔做哪些动作才能写出帖中的这些形态线条。这样,才能读得懂帖,笔下才能表现出来。笔法是书法学习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书法学习需要一个系统科学的训练,而非任笔为体。书法之所以为法,是因为其有法度的存在。懂得如何用笔,如何表现笔法,才有接下来深入书法其他内容的基础。

先动作,后笔法

先动作,后笔法

4、先专一,后博涉

从一家入,则应该深入研习之,而后再求博涉广取。专精一门,系统深入的学习训练、巩固,把它作为自己的看家帖,让自己的笔下始终都有它的影子。这样以后,才考虑吸取众家之长,来补充到自己的笔下。若学书之余就遍临诸帖,对于每一个帖子都研习不深,浅尝辄止,那即使临再多的帖子,也是消化吸收不了的。许多学书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专精一门,挖的深一些,才有可能尝到书法的甘霖。通过一门深入,掌握书法的一些语言,解决一些书法上的共性问题。

先专一,后博涉

先专一,后博涉

5、先临帖,后创作

古代并没有创作这一说法,连米芾都说自己不过是集古字罢了。临帖是书法人一生要做的功课,即使你已经成了所谓的大家,也得与古为徒才能保持和进步。书法是最讲究继承的艺术,任何脱离了古人想要去创新都是痴人说梦。我们要时刻向古人取经,向经典取法,用经典的东西来置换自己不成熟的东西,逐渐改善自己。临帖不到位,不可能有创作一说。不懂得临帖,则永远进不了书法的大门,甚至连门槛都摸不到。书法学习中,要始终把临帖摆在一个高度重视的位置上。

鸣谢本文作者吴周剑

南丘 發表於 2025-3-27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书学津梁三阶论】

习书之道,当循阶而进,如登高必自卑。今就帖主所论三序,略申管见,以明书学正轨。

首重理法,筑基在正
昔人云"学书在法,其妙在人",理法者,书道之纲维也。右军《笔阵图》示"结构圆备如篆法,飘扬洒落如章草",已开笔法体系之先声。学者当先明"永字八法"之筋骨,"锥画沙""屋漏痕"之理趣,使心手双畅。若初学即溺于时人野道,纵得形似,终失神髓。故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特重"读万卷书"以养胸次,正此之谓。

读帖为眼,临池为手
读帖非止观形,实乃"澄怀味象"之功。山谷道人见《瘗鹤铭》而悟波磔,正得"观之入神"之妙。当以"三察法"细味:一察章法布白之势,二辨单字揖让之姿,三究点画使转之迹。如读《兰亭》,须见"之"字廿态非刻意为之,实乃右军腕下自然流露。如此眼力既高,落笔方有取舍。

运笔成势,因势生法
笔法之秘,尽在"动作-形态"相应之理。张长史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势,正是"动作先于理论"之证。习《祭侄稿》当悟"绞锋挫笔"之痛,《寒食帖》须体"偃仰起伏"之郁。建议初学以《智永千文》练"提按使转"四字诀:提得劲、按得稳、使得活、转得圆。待动作纯熟,自生"八面出锋"之妙。

要之,书道三阶如鼎足而立:理念为魂,读帖为眼,动作为体。三者相济,方能由形入神,终得"心忘于笔,手忘于书"之境。学者但持此心,假以年月,必有所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