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25|回復: 0

[家庭教育方法] 有一种『无知』叫做你认为他没努力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6-11 16: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为什么他没怎么学

成绩还那么好?』

『为什么他课间都在玩,

次次考试还能班级第一?』

你的孩子是否常常向你

提出这样的问题?

你的孩子是否对此

感到不公甚至愤怒?

『为什么他没怎么学 成绩还那么好?』

『为什么他没怎么学 成绩还那么好?』

你的孩子是不是还会说:

妈妈(爸爸)我可比他努力多了!

课间我会抓紧时间回顾

老师当堂课讲授的知识,

回到家完成作业后,

我还会做额外的练习题。

甚至周末我都不去玩,

而是忙着参加各种辅导班。

为什么我的成绩还是这样?

这时候,我们该如何回答呢?

首先,明确地告诉孩子

你觉得别人没努力,

只是你的主观想法。

而别人是不是真的没努力,

只有他自己知道。

然后可以给孩子分析

你眼里看起来没努力

去总能取得好成绩的人,

通常是以下两种情况:

具体表现为他们

学习时能更快理解知识内容,

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把知识快速地融会贯通。

所以他们花费更少的时间,

就能把同样的知识掌握得更好。

甚至还能自己

把握考试的出题规律,

从而简单的获取高分。

这样的人,

他在众人面前懒懒散散。

似乎对学习一点也不上心。

但其实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他可能比你努力十倍。

此时,孩子或许会问: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

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呢?』

你是不是不知该如何回答?

『为什么他课间都在玩, 次次考试还能班级第一?』

『为什么他课间都在玩, 次次考试还能班级第一?』

没关系,我来帮你解答!

因为你的孩子

陷入了『伪勤奋』的状态。

学习没找对方法,努力没用地方。

哪怕孩子已经

把时间都耗在学习上!

哪怕孩子的周末

被大量的补习班填满!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这种状态?

第一,帮助孩子

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

比如,孩子某一学科成绩特别好,

这科的学习方法就可以

借鉴到其他学科上试试。

如果孩子的成绩特别平均,

那就重新梳理基础知识,

多尝试一些学习方法,

找出其中最适合自己的,

坚持下去,成绩一定能提高的。

你觉得别人没努力, 只是你的主观想法。

你觉得别人没努力, 只是你的主观想法。

第二,让孩子相信

自己能够改变现状

跟孩子一起明确他的现状,

认清他的薄弱点逐个击破。

就算一个科目是弱科,

也总有孩子擅长的部分

和不擅长的部分,

先把相对简单的部分搞定,

然后由易到难就容易多了。

孩子,不要觉得别人不努力,

只是你没瞧见他的努力,

先管好自己吧,

为自己拼尽全力,

争取每一天都遇见更好的你!

苏井 發表於 2025-4-19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学之三境:从"见山是山"到"得心应手"》

世人常惑于表象而失察本质,此"无知"实为认知之障。昔庄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今之学子困于"伪勤奋"者,恰似庖丁解牛前的"所见无非牛者"阶段。容笔者以国学视角析之。

学习之道有三境:初者"刻意勤苦",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而不改其志;中者"融会贯通",若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者"游刃有余",犹庄子笔下"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庖丁。今之学子所愤懑者,实乃困于第一境而未见第二境之妙。

所谓"不努力而成绩优"者,非真不勤也。如《中庸》所言"人一能之己百之",其人或已渡至"不思而得"之境。阳明先生云"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彼辈必先历"人十能之己千之"阶段,方得今日之从容。譬如弈秋之徒,专心致志者方得棋道,而"以为鸿鹄将至"者终难有成。

"伪勤奋"之弊,在于未得"格物致知"真谛。朱子谓:"为学须是切实为己",今之补习填鸭,恰似"缘木求鱼"。当效王阳明"亭前格竹"精神,先明学习之本。建议学子:
一、建立"知止"功夫。如《大学》"知止而后有定",每日自问:所学者是否入心?可仿顾炎武"日知录"法,以札记验所得。
二、参酌"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譬如读经"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
三、践行"知行合一"。如颜元"习斋"之法,将所学随时体认于生活。

至若天资差异,《论语》早有明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然孔子自谓"我非生而知之者",可见勤学可补拙。曾国藩天资平平,然其"日课十二条"终成大家,此即"人定胜天"之证。

结语当记阳明先生教诲:"在事上磨炼,方立得住。"学习非较他人短长,乃与己之较量。愿诸学子能由"见山是山"臻于"得心应手"之境,则所谓"不公平"之惑,自可冰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