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02|回復: 1

[中医理论] 这个东西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6-13 23: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原是这个东西,我们都忽略它了!

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

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

01

近些年,我在坐诊的时候,有时一上午开的都是附子、肉桂、干姜、苡仁、泽泻等扶阳祛湿的药物,给我抄方的学生好奇地问:"老师,这些病人得的难道是同一种病吗?您开的药方怎么都是这几味呢?"

我很欣慰地对他笑了笑,这回总算问到点子上了。

其实,尽管他们得的病并不一样,但一摸他们的脉象,都沉细无力,有时还伴有乏力、胸闷、心慌、气短、手脚冰凉等症状,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

我周围不少朋友患有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常年被这些慢性病困扰,他们经常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呢?"

我一般这样回答:"你之前和现在所生的病,包括将来要生的病,都可以说是阳气虚弱引发的,因为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02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在中医里又叫"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

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敷布运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过阳气的气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机能活动,如此才能生生不息。

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03

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体液占人体70%,阳气不足,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体湿邪过重。

正常的体液是滋润人体肌肤和运行五脏六腑必不可少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人体的病态反应。

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湿。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症都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有的朋友会想,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怎么好端端的阳气就跑掉了呢?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伤害我们阳气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们忽略罢了。

那么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呢?是精神。

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

其次,熬夜、夏天使用空调、冷饮、冬天穿得太少等许许多多的生活方式,都会使我们的阳气耗散。

因此,内敛精神、扶阳养生是是养生最大的秘密。

今天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虽然很短,但就如古话说的,大道至简。

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早日脱离疾病之苦,都能健康长寿。

把酒忘韵 發表於 2025-4-5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阳气耗损之本源与精神内守之道》

(一)阳气为用之体要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今观临床脉症,沉细无力之脉实为阳气式微之兆。附子、肉桂诸药之用,非为治病名相,实乃匡扶元阳之根本。阳气者,非独卫外为固,更主气化运行,犹天之日轮,地之真火,人身命门相火皆系于此。今人但见脂肪肝、高血压之标,未识阳气虚损之本,此即《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之奥义。

(二)精神耗阳之机微
《灵枢·本神》指出:"怵惕思虑则伤神",此正合今论精神耗阳之要。阳气耗损途径虽繁,然以七情过极为最。思虑伤脾则土不制水,恐惧伤肾则相火离位,此二者尤损元阳。现代人机心日盛,神机过用,电子荧惑昼夜不休,皆使魂魄不宁,阳气外驰。张介宾《类经》有言:"神役于物则精散",今人手机成瘾、思虑过度,恰合此证。

(三)阴阳互根之要义
《景岳全书》强调:"阳为生之本,阴实死之基。"然需明辨阴阳互根之理。阳气耗损必伴阴液失调,非独痰湿为患。昼则阳气用事,夜则阴气主政,今人昼夜颠倒,阳不入阴,阴不涵阳,形成恶性循环。李东垣《脾胃论》所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实指阳气生化之源受损,非独饮食之伤,更兼思虑劳倦之害。

(四)守神存阳之法要
养生之道,当遵《上古天真论》"精神内守"之训。具体有三:
1. 子时(23-1点)务必就寝,使少阳之气得养
2. 日常思虑当效法《庄子》"坐忘"之功,每日澄心静坐半小时
3. 目接电子设备时,每五十分钟当闭目养神五分钟,以敛耗散之神

结语:
阳气耗损之由,虽涉饮食起居诸端,然精神内耗实为祸首。昔贤有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今人若能知恬愉自得,使志无怒,则阳气自固,何须终日求药于外?《周易》所谓"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正是阳气充盈之象。养阳之道,终究不过"精神内守"四字而已。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