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14|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智永传神的竖划!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6-15 14: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悬针竖

范字:剋。最后一竖,笔锋逆入后,即中锋直下,出锋处渐提笔空收,使锋能尖锐、饱满、不漂浮。

1、悬针竖

1、悬针竖

2、垂露竖

范字:神。起笔逆入后,着力下行,收笔时笔锋回入画中,使头部圆润,如露珠下垂。

2、垂露竖

2、垂露竖

3、弧竖

范字:引。此竖极有情趣,两头尖,中间弯,似一钩新月,此竖中间要有力。

3、弧竖

3、弧竖

4、短竖

范字:伯。人字旁左竖,行笔短促,力量稍重,也象一重点,使左旁点画虽少但是稳固。

4、短竖

4、短竖

5、露锋竖

范字:升。此竖起笔直入,露锋明显,象一根两头尖的竹针。

5、露锋竖

5、露锋竖

6、带钩竖

范字:声。草书用笔动荡极强,此竖出锋处向左钩出,使下部有上托之势。

6、带钩竖

6、带钩竖

7、并列竖

范字:川。数竖并列在起笔轻重、点画长短、细粗等方面变化,使之参差不齐,不会刻板。

7、并列竖

7、并列竖

8、右弯竖

范字:训。最后一笔应是直的,但将其写成右弯,既有直势,也有横势,使三竖不孤单。

8、右弯竖

8、右弯竖

非我族类 發表於 2025-4-13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智永真草千字文竖法析微》

智永禅师《真草千字文》乃隋唐书法转关之枢要,其竖法尤见"永字八法"之妙谛。今就帖中所举八式,略陈管见:

一曰悬针竖如"剋"字,实得锺繇《荐季直表》遗意。逆锋抢笔后,以腕力控锋直下,至末梢"空中作势"(张怀瓘《玉堂禁经》语),须令墨精暗聚锋杪,方得不失"锥画沙"之质。观敦煌写经P.3561《蒋善进临千字文》,可证此法乃隋唐通行之秘。

二曰垂露竖若"神"字,暗合卫夫人《笔阵图》"万岁枯藤"之喻。收笔时"挫锋内旋"(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载),非仅作露珠状,更须见笔锋"竖勒"之势。智永此笔,实开欧阳询"中宫紧结"法门。

三曰弧竖似"引"字,乃化用篆籀屈铁之法。其"新月"之姿非徒求媚态,实因运笔时肘腕作"荡桨"之势(黄庭坚《论书》谓"舟人执笔法"),使转处尤需"筋节"(《宣和书谱》评智永语)暗藏。

至若短竖如"伯"字、露锋竖若"升"字,皆从隶书"波磔"简化而来。前者见《礼器碑》侧锋取势之遗韵,后者存《曹全碑》"玉箸"起笔之痕迹。智永妙在化碑版刀痕为毫端韵律,此正"南帖"精髓所在。

草书带钩竖如"声"字,实承张芝"一笔书"血脉。其向左钩出之态,非止于形构呼应,更见"使转纵横"(孙过庭《书谱》语)之气脉贯通。昔人谓"草圣"血脉在此,信然。

并列竖法之"川"字,智永处理尤见匠心。三竖取"鳞羽参差"(王羲之《笔势论》章)之法,中竖略长取汉简"主笔"意识,左右短竖作"策"、"掠"变化,遂生"孤蓬自振"(《书谱》语)之态。

右弯竖于"训"字之变,实为章法救应妙笔。智永深谙"似欹反正"(苏轼论书语)之理,以曲破直,既解末竖孤立之弊,复与上部横画成"担夫争道"之势。此等处理,足见"禅书"机锋。

要之,智永竖法八变,皆本于二王而参以写经体势。其"传神"之妙,不在形模而在骨法,所谓"笔力惊绝"(米芾《海岳名言》评)者,正谓此也。学者当于墨迹影本中细参其锋杪转换,勿徒摹形似为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