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13|回覆: 0

[何新西方偽史考] 何新·歐洲文藝復興的阿拉伯教父阿維洛依

[複製連結]
何新文史 發表於 2018-6-24 15: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何新希臘偽史批判:

歐洲文藝復興的阿拉伯教父——阿維洛依

歐洲文藝復興的阿拉伯教父阿維洛依

歐洲文藝復興的阿拉伯教父阿維洛依

站著伸頭向左看的老者是著名的阿拉伯學者阿維洛依

  使歐洲人知道亞里斯多德的是中世紀晚期的一位阿拉伯哲學家、伊斯蘭神學家阿維洛依(Averroes)。但是,多數言必稱希臘而盲目膜拜西方的中國精英則對此人一無所知。

  阿維洛依(1126——1198),是12世紀最有影響的阿拉伯哲學家、伊斯蘭神學家。由於他成爲把所謂的古愛奧尼亞和希臘哲學介紹給歐洲拉丁文明的主要媒介人,因此他的學術被歐洲人稱爲『拉丁阿維洛依主義』。(可參看【不列顛百科全書】有關『拉丁阿維洛伊主義』的條目)

  阿維洛依祖籍來自阿拉伯地區,生活在西班牙半島的『科爾多瓦』地區。

  自8世紀至14世紀,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包括西班牙地區)都在阿拉伯人控制下。阿維洛依作爲哲學家曾經擔任西班牙半島上科爾多瓦伊斯蘭公國(伊斯蘭名古兒土拜)的大法官。

  [公元711年,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聯軍(西班牙人統稱他們爲『摩爾人』)征服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在其後的750年中,一系列穆斯林國家相繼建立。當時被穆斯林控制下的西班牙地域被稱爲阿爾-安達盧斯(Al-Andlus)。]

  我們前此的討論已指出,無論從人種、語言和文字來源看,古代希臘都與歐洲白色種族無重要關係。古希臘哲學和文化的源頭出自小亞細亞的近東地區。古希臘文明實際上是近東土耳其半島上的愛歐尼亞——小亞細亞文明在希臘——巴爾幹半島的輻射和延伸。

  在古代和中世紀的古波斯—古埃及—古阿拉伯人眼中,甚至在古希臘——古羅馬人眼中,——那些西歐、北歐的白人(包括日耳曼人、高盧人、斯拉夫人及盎格魯撒克遜人、還有北歐的維京人),都是些低文明的『蠻族』——野蠻種族。

  阿維洛依本人來自阿拉伯民族,但他是一位阿拉伯的亞里斯多德專家。這裡應當特別特別注意的是以下一點:

  在中國的許多辭典以及歷史教科書中,一直流行所謂『古希臘是西方文明來源』的主流說法(來自近代共濟會的偽史學)。這一流行的說法純屬無知之談。因爲在古希臘文明與歐洲文明之間,並不存在任何連續性的關係——事實上,二者之間橫亙著一個阿拉伯文明。

  在伊斯蘭教興起以後,一部分阿拉伯精英反對伊斯蘭經院主義的主流教義和教規。有人試圖從伊斯蘭經文之外尋求自由思想的空間,這是伊斯蘭教的異端思潮。於是一些阿拉伯哲學家試圖向古代愛奧尼亞包括希臘地區曾經流行的古代哲學思想中尋找論據。所以儘管亞里斯多德的著作當時已經失傳,但是他的一些殘篇和殘卷被這些阿拉伯哲學家所重視。

  據說最早可追溯到西元 4世紀,敘利亞地區的基督徒(即『大秦景教』教派,唐末曾傳布到中國)、猶太教徒、瑣羅亞斯德教徒(即祆教,是共濟會、光明會的核心信仰之一)教徒,就有人整理、解讀、翻譯和重構古代愛奧尼亞人和希臘人的哲學著作,以及亞里斯多德的著作。這些著作最初都是用希伯來語或古希臘語寫成。阿拉伯人把它翻譯成古阿拉伯語言——當時的古敘利亞語言。其中著名者如魯哈城的費魯巴翻譯了被認爲是亞里斯多德作品的【修辭學】及【分析篇】的論文。奈綏賓 的布里斯、費爾吉優斯 (生年不詳 ,卒於公元536年)將亞里斯多德的【論靈魂】和【範疇篇】 解讀成古敘利亞語等。

  6世紀中葉以後,阿拉伯人在幼發拉底河左岸的根塞林建有一座修道院 ,成爲古敘利亞的愛奧尼亞、古希臘文化的研究中心。阿拉伯學者馬爾薩威斯 (生年不詳 ,卒於 6 6 7年 )在此留下多部哲學著作 。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興起。8世紀前後,阿拉伯哈里發帝國控制了希臘和巴爾幹半島、伊比利亞半島,成爲橫跨亞、非、歐三洲的游牧、商業及軍事的強大帝國。

  8世紀中葉,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科爾多瓦哈里發國家(756~1031)。

  到9世紀初,以西亞的巴格達爲中心(有說這座大城是來自唐朝的工匠幫助設計和建造的),在一些阿拉伯伊斯蘭僧侶及知識精英中形成了研究古代近東地區及希臘哲學著作的潮流。他們主要是用阿拉伯文或者希伯來文字抄寫和翻譯了大量的古代作品。

  到10世紀中葉,西班牙的科爾多瓦一度成爲一個向歐洲傳播阿拉伯文明的學術中心。

  這一時期,一些伊斯蘭哲學家用自己的主張注釋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殘篇,並以此爲思想武器而與伊斯蘭教的正統派神學思想進行論爭。因此在阿拉伯控制下的地區包括西班牙半島,竟然興起了一個現今中國人很少知道的學派——『阿拉伯亞里斯多德學派。』((Arabia Aristotelians) 古阿拉伯語稱作『侯卡瑪』派Hukama」,意爲『智者』,哲學家。)[有關此學派資料可參閱【伊斯蘭百科全書】、]

  西班牙的阿拉伯人阿維洛依,就是中世紀晚期『阿拉伯亞里斯多德學派』中影響最大的人物。在1169—1195年間,阿維洛依對亞里斯多德著作撰寫了一系列介紹和評註(有提要,有中篇和長篇的評介)。這些介紹和評註都是以阿拉伯文或希伯來文寫成的。事實上,他的許多篇以希伯來文寫作的對亞里斯多德學術的解釋文論,被當時的阿拉伯學者直接用以代替當時已失傳的一些亞里斯多德的原文(注意:這意味著,今日我們所讀到的某些亞里斯多德著作,其實可能是阿維洛依等阿拉伯學者的著作)。

  在12——15世紀文藝復興早期,當義大利半島的拉丁文明開始興起以後,是阿拉伯人阿維洛依使他們知道了亞里斯多德的存在。阿維洛依的評註後來均被編入15世紀以後威尼斯最早出版的【亞里斯多德全集】的拉丁文版。

  在以後的數百年間,阿維洛依關於亞里斯多德的著作對天主教廷統治地區的猶太教徒(秘密的共濟會員、光明會員)和基督教徒,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此而形成了所謂的——『拉丁阿維洛依主義』。

  阿維洛依的許多哲學論著,還通過西班牙傳布到更遠的歐洲。例如當時歐洲最早興辦的巴黎大學和義大利的巴杜亞大學中都曾建立阿維洛依(伊本·路西德)學院,形成了當時影響力不亞於亞里斯多德的拉丁阿維洛依學派。

  這個也被歐洲人稱爲『阿拉伯亞里斯多德主義』的學派,在中世紀後期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竟然長達400年之久,影響相當深遠。

  事實上,近代歐洲人之了解亞里斯多德學說,了解愛歐尼亞及希臘的哲學思辨,完全是通過中世紀興起的阿拉伯學派——特別是通過這位可能不僅是重新闡釋、甚至可能重新創作了部分已失傳的亞里斯多德著作的阿威羅伊。

  (2012-08-24)

假魅小蟲 發表於 2025-4-23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阿維洛依與歐洲文藝復興之關係的學術回應

何新先生論及阿拉伯學者阿維洛依(Aver羅es,1126-1198)對歐洲文藝復興的橋梁作用,確爲學術史上不可忽視的議題。然其論述中若干觀點需進一步釐清,以還原更完整的歷史脈絡。

一、阿維洛依的學術地位與歷史角色
阿維洛依(本名伊本·魯世德)作爲安達盧斯時期最重要的亞里斯多德注釋者,其貢獻在於系統梳理古希臘哲學(尤其是亞里斯多德學說),並通過阿拉伯語譯本與評註,將其傳入拉丁歐洲。這一過程並非單向傳遞,而是阿拉伯學者對希臘遺產的批判性繼承與發展。例如,其【〖形上學〗註疏】調和了亞里斯多德哲學與伊斯蘭神學,同時爲托馬斯·阿奎那等經院哲學家提供了方法論框架。

需指出的是,阿維洛依並非唯一中介。同期波斯學者如伊本·西那(阿維森納)的【治療論】、猶太哲學家邁蒙尼德的【迷途指津】,均對歐洲學術復甦有深遠影響。此即所謂『阿拉伯-拉丁翻譯運動』(12-13世紀)的多元性。

二、希臘文明與歐洲文明的連續性爭議
何新先生質疑『古希臘爲西方文明源頭』之說,強調阿拉伯文明的中介性,此觀點部分符合史實,但需避免過度簡化。

1. 傳承的複雜性:希臘典籍確經阿拉伯學者保存與詮釋,但拜占庭帝國亦直接傳承了希臘語文獻。15世紀君士坦丁堡陷落後,大量希臘手稿西遷,直接刺激了義大利文藝復興。
2. 文明互鑒的非排他性:歐洲經院哲學對亞里斯多德的接受,既依賴阿維洛依的註疏,亦吸收新柏拉圖主義(如偽狄奧尼修斯著作)及猶太卡巴拉思想。所謂『連續性斷裂』實爲不同文明層累的結果。

三、歷史敘事中的『西方中心論』反思
何新批判『共濟會偽史學』雖顯激進,但其對歐洲中心敘事的質疑具有啟發性。19世紀以降的史學建構常淡化阿拉伯、拜占庭等文明的貢獻,而現代學術已逐步修正此偏頗。例如:
科學史領域:阿拉伯數學(如花拉子米代數)、天文學(烏魯伯格天文表)對哥白尼革命的間接影響已成共識。
哲學史領域:阿維洛依的『雙重真理說』雖遭教會譴責,卻爲近代理性主義埋下伏筆。

結語
阿維洛依作爲文明交流的象徵,其意義不僅在於『傳遞』希臘思想,更在於以伊斯蘭學術傳統重構古典遺產。研究文藝復興,需跳出『單一教父』的敘事,轉而關注跨文明的網絡式互動。至於希臘文明與歐洲的關係,既非全然斷裂,亦非簡單直線延續,而是在多重中介中不斷被重新詮釋的動態過程。

(全文約780字)

按語:本文力求平衡學術嚴謹性與議題爭議性,既肯定阿拉伯文明的中介作用,亦避免非此即彼的史觀。如需進一步探討具體文本傳承或哲學影響,可另撰專文詳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