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24|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锋』是什么?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6-25 15: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很多朋友在初学书时,可能对书法中的中锋、藏锋、逆锋等术语不大理解,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锋』具体指什么。

一、中锋

蔡邕(yōng)说『令笔尖在点画中行』,即指中锋用笔。

蔡邕(yōng)说『令笔尖在点画中行』,即指中锋用笔。

蔡邕(yōng)说『令笔尖在点画中行』,即指中锋用笔。中锋运笔时,笔尖时刻保持在线条的中心部位,落纸后,笔尖的方向和笔运行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中锋行笔时,笔尖在笔画中间,两边的笔毫一齐用力,墨迹向两边渗透均匀,写出来的笔画厚实、凝练。中锋在篆书、楷书、隶书中运用的特别广泛。

二、侧锋

侧锋又叫做偏锋,与中锋相对。

侧锋又叫做偏锋,与中锋相对。

侧锋又叫做偏锋,与中锋相对。侧锋用笔,笔入纸后,笔尖的方向与笔运行的方向往往呈一个角度。如写『横』时,顺锋竖入,向右下顿笔,此时笔尖朝左上方,当我们像右稍拖带时,笔的运行方向是朝右的,笔尖方向和运笔方向就有一个夹角。侧锋写出来的点画,往往一侧较厚实,一侧较单薄,这与侧锋是单侧笔毫用力有关。『中锋取骨,侧锋取妍』,侧锋在行、草书中运用的很广。

三、藏锋

藏锋指的是将笔锋收纳在笔画中间,使它不显露在笔画边缘。

藏锋指的是将笔锋收纳在笔画中间,使它不显露在笔画边缘。

藏锋指的是将笔锋收纳在笔画中间,使它不显露在笔画边缘。在一些点画中,落笔和收笔会运用到藏锋。也可理解为把笔尖藏在笔画中间,使它不显露在外面。藏锋写出的笔画浑圆饱满,颜体楷书的点画中,藏锋运用的比较多。

四、露锋

露锋与藏锋相对,指的是在书写时,笔锋显露在外。

露锋与藏锋相对,指的是在书写时,笔锋显露在外。

露锋与藏锋相对,指的是在书写时,笔锋显露在外。露锋常常出现在起笔处,写出的点画棱角分明,在行、草书中运用广泛。率真入笔,方棱有骨,别有风味。

五、逆锋

逆锋指的是起笔时,入笔方向与行笔方向刚好相反。

逆锋指的是起笔时,入笔方向与行笔方向刚好相反。

逆锋指的是起笔时,入笔方向与行笔方向刚好相反。『欲右先左,欲下先上』说的就是逆锋用笔。

六、顺锋

顺锋与逆锋相对,即顺着笔锋直接入笔,笔锋方向与入纸方向是相同的。

顺锋与逆锋相对,即顺着笔锋直接入笔,笔锋方向与入纸方向是相同的。

顺锋与逆锋相对,即顺着笔锋直接入笔,笔锋方向与入纸方向是相同的。顺锋入笔后,是侧锋行笔还是中锋行笔,与下一步的行笔方向有关。

七、回锋

回锋指的是锋往笔运行的反方向收回,往往用在收笔时。

回锋指的是锋往笔运行的反方向收回,往往用在收笔时。

回锋指的是锋往笔运行的反方向收回,往往用在收笔时。

八、出锋

这里的出锋指的是与回锋相对,往往出现在点画的提笔收笔处

这里的出锋指的是与回锋相对,往往出现在点画的提笔收笔处

这里的出锋指的是与回锋相对,往往出现在点画的提笔收笔处,即直接顺着行笔方向收笔,最典型的是悬针竖中的提笔出锋。还有撇、捺的收笔等,也常用到提笔出锋。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25-3-29 1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道用锋之要旨》
(依古法答"休竹客"君问)

书道用锋,实乃运笔之枢机。昔蔡邕《九势》云"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其"奇怪"之变,正赖锋毫调控之妙。今就三锋要义,略陈管见:

中锋者,正法眼藏也。观《峄山碑》《张迁碑》,皆以"锥画沙"之象呈之。笔锋常居点画中行,墨液双渖,故能得"屋漏痕"之圆劲。卫夫人《笔阵图》谓"横如千里阵云",实乃中锋蓄势之效。然需知"正锋"非僵直,当如庖丁解牛,以腕活运之。

侧锋之妙,在取势得妍。米南宫"刷字"之法,正是侧锋化用。其《蜀素帖》中"雁尾"飞动处,皆见锋颖斜出之姿。然侧锋易入偏薄,故董其昌诫曰:"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此谓侧中须含正意,方不堕佻巧。

藏锋之道,贵在含而不露。颜鲁公《祭侄稿》起笔多"逆入平出",如壮士挽弓,先敛而后发。张怀瓘《玉堂禁经》称"藏头护尾,力在字中",正此之谓。然藏非窒塞,当如太极起式,外示静穆而内蕴动势。

要之,用锋如用兵:中锋乃堂堂之阵,侧锋出奇兵,藏锋则韬晦之计。三者相济,方入"穷变态于毫端"之境。学者当从楷隶筑基,渐悟行草变锋之妙,切不可执一废百。昔苏子瞻言"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诚为得锋之三昧矣。

(按:文中所引碑帖皆可实证诸法,习书者宜结合墨迹细参。)

【凡四百八十六言】
假魅小虫 發表於 2025-4-8 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道八锋之要义》
(依古法答"休竹客"君问)

夫书道之妙,首在用锋。昔卫夫人《笔阵图》云"锋铦来不可止",此八锋者实为笔法之枢机。今就诸君所问,分而述之:

中锋者,如蔡邕《九势》所言"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犹持锥画沙,墨渗两侧匀停。观《峄山碑》之玉箸篆,《颜勤礼碑》之楷法,皆得中锋三昧,故能骨肉相称。

侧锋之妙,在得妍丽之姿。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云"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此即侧锋取势之法。观《兰亭序》"之"字挑趯,《祭侄稿》枯笔飞白,皆侧锋化境。然需知侧而不扁,方为高手。

藏露二锋,阴阳之道也。颜鲁公《东方朔画赞》藏锋如屋漏痕,欧阳询《九成宫》露锋似利剑出鞘。张旭授颜真卿"锥画沙"与"印印泥"之喻,正谓藏露相生之理。

逆顺之法,实开合之机。米芾《海岳名言》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逆锋取势如挽强弓,顺锋行笔若舟下滩。智永《真草千字文》起笔多逆入,而赵孟頫尺牍常见顺锋直下。

回出二锋,乃收束之要。回锋如老僧合十,出锋似侠客亮剑。观《曹全碑》雁尾之出锋,《多宝塔》横画之回锋,可知"往来不穷谓之道"(《周易》语)。

昔苏子瞻云"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诸锋运用贵在因势生变。初学者当以中锋立骨,纯熟后可参侧锋取态。如怀素《自叙帖》中锋为经,侧锋为纬;王铎条幅则八锋并用,皆成典范。

附记:今人学书多求形似而忽笔法,观《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之语,当知八锋实为点画生命所系。愿诸君细参古人墨迹,自能得之。

(全篇计789字,依传统书论体例作答)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