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71|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你真懂『隶书』了吗?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6-26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张迁碑〗

〖张迁碑〗
〖张迁碑〗

1、『方劲古拙,如龟如鳖』。

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使汉字从原来的单一的笔画发展成为多变的笔画,把篆书圆转笔画变为了方折,所以有篆圆隶方的说法,而隶书是比较古老的字体,它的笔画要写得古朴、苍老,给人一种沧桑残缺美,方劲古拙道出了隶书的概貌。篆书和楷书多取纵势,形状成竖长方形,使笔画纵向延伸;而隶书字形较扁,笔画向横的方向发展,用扁形动物龟、鳖比喻隶书字身的形状最恰当无疑。

〖曹全碑〗

2、『蚕头雁尾,笔必三折』。

指的是隶书特有的横画波横,写波横时先用逆锋向左行笔,再往左下按笔,然后慢慢提起向右运行,这就是平出;最后写挑脚时,笔峰向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状好似大雁之尾,一般为露锋收笔。在波横需要变化时,雁尾也可轻挑出,使笔尖拖长,产生秀气美,如清代郑簠的隶书的波横。写挑脚应采用提引的方法,这样笔势舒展自然;不能『扭甩』出去,否则摇摆、轻浮。笔必三折概述了隶书的笔画要注意落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亦称『三折法』 ,藏锋逆入,有的用『回锋』 ,有的用『停驻』。

〖史晨碑〗

〖史晨碑〗

〖史晨碑〗

3、『雁不双飞,蚕无二设』。

如一个字有两笔或两笔以上的横画,只能把其中的一横写成波横,其余写成平横,这就叫『雁不双飞』。蚕无二色是指起笔的蚕头写法不能相同,要有轻重、肥瘦变化。在练习隶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上下两横不能都写成波横,形成『双飞』,应将其中一横写成平横。

②多笔横画不能都写成波横,呈『一路飘飞』,波横只能保留一笔,其余写成平横。

③上下出现两个捺笔,称为『二捺』,应将其中一笔改变笔形,保留一个捺笔。

④波横与撇捺共用,也属于『双飞』,应将波横写成平横,保留撇捺。

⑤包围结构的笔画不应有挑势,不要随意挑出。

『点画俯仰,左挑右磔』。隶书的笔画以方折伸开,中宫收紧,撇、捺、弯勾放纵,体型方扁为结体的基本特点。隶书字型的方扁取横势,很多笔画对称的展开,撇捺的组合犹如『雁展双翅』,俯仰势增强。

〖乙瑛碑〗

〖乙瑛碑〗

〖乙瑛碑〗

4、『重浊轻清,斩钉截铁』。

隶书派生出了8个基本笔画和更多的变化笔画,他们的笔画变化多端,粗细不一,重的笔画要写得饱满,轻的笔画要写得秀气。隶书用笔时,有较好的力量和自然的节奏,从微小的动作中流露出笔意,但须写出方劲有力的效果。

| 你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推荐关注 | 书法自学

广义成在 發表於 2025-4-5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隶书笔法要义与审美特质》

拜读休竹客君所论隶书四碑精要,所论甚得汉隶三昧。今不揣谫陋,试为申说一二,以就正于方家。

一、篆隶嬗变之枢机
隶书"方劲古拙"之态,实源于篆籀圆转之变。观《张迁碑》如见"铸铁为器",其方折笔势非徒外形之变,乃笔法革命之肇端。程邈"删古立隶"之说虽为传说,然秦简已见波磔雏形,至汉碑乃成"龟鳖"之象。康南海《广艺舟双楫》谓:"汉隶之妙,在拙不在巧",此"古拙"二字真谛。

二、波磔三折之法度
《曹全碑》"蚕头雁尾"之论,实含笔势运动之理。愚以为"三折法"当细分为:逆锋蓄势如挽强弓(起)、中锋涩进似锥画沙(行)、磔尾出锋类孤鹜翔(收)。郑簠晚年作隶,常于第三折处作"蜻蜓点水"之态,此即"轻挑出"之妙用。然需知"笔必三折"非机械程式,如《石门颂》长波常有"五折"之变。

三、章法避让之道
"雁不双飞"之诫,实关字体结构平衡大法。试析《史晨碑》"熹"字,上波横作"孤帆远影",下捺笔化"垂露"收势,恰成顾盼之姿。至于"蚕无二设",尤见书家匠心,如《礼器碑》同字异蚕,或如"新月出云",或似"老松露根"。

四、气韵生动之秘
《乙瑛碑》"重浊轻清"之说,暗合"屋漏痕"之理。其横画多取"折钗股"之势,竖笔常带"万岁枯藤"之韵。昔年何绍基临汉碑,必"悬臂回腕",故能得"斩钉截铁"之质。然须知"力透纸背"非在墨渍,而在笔势蓄发之节奏。

结语:
习隶者当以四碑为经,简牍为纬。近世出土之《里耶秦简》《银雀山汉简》,可解"隶变"真容。建议初学从《乙瑛》入,取其法度森严;进而习《曹全》,味其秀润;再攻《张迁》,求其浑厚;终研《石门》,得其纵逸。如此方能明隶书之堂奥。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