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554|回復: 3

[书法培训班] 历代楷书名家作品

[複製鏈接]
书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27 13: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
楷|书|定|义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楷书的名家很多

楷书的名家很多

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

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等 ...

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楷书发展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钟繇〖宣示表〗

钟繇〖宣示表〗
△钟繇〖宣示表〗

△王羲之〖乐毅论〗局部

爨宝子作品局部

爨宝子作品局部

爨宝子作品局部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

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贺捷表

贺捷表

贺捷表

贺兰汗造像

贺兰汗造像

贺兰汗造像

刘岱墓志

以上是早期的楷书,也就是由隶书逐渐变化而来的。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楷书四大家之一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晚唐的楷书四大家之一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局部

楷书特点:笔画省去雁尾,转折处亦用顿挫,结构渐趋方整,端庄方正,中规中矩,布白停匀、静中寓动。

正因为楷书规律性强,较容易掌握,易书写、易辨认,成为各种书体艺术中结合性最好的字体。是最适宜于初学者学习进而进入书法殿堂的一种书体。因此,大家可以选用古代楷书四大家的字帖加以研习。

从年代和总体风格上看,楷书可分为四种:

晋楷,魏晋时以钟繇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王羲之是晋代的大书法家,山东人,楷书代表作有〖黄庭经〗。

王羲之〖黄庭经〗局部

王羲之〖黄庭经〗局部

△王羲之〖黄庭经〗局部

魏楷,南北朝时期以摩崖石刻和碑刻为代表;

唐楷,以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颜真卿是唐代的大书法家,山东人,也是楷书四大家之一,楷书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也是唐代的大书法家,陕西人,出生于颜真卿之后,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构体严谨,刚劲有力。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人称『颜筋柳骨』。

元楷,以赵孟頫为代表,同样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欧阳询〖九成宫〗局部

欧阳询〖九成宫〗局部

欧阳询〖九成宫〗局部

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

麻姑仙坛记

麻姑仙坛记

麻姑仙坛记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局部

赵孟頫〖胆巴碑〗局部

楷书在历经了唐代的高峰期之后,开始步人了平缓地发展阶段,宋、元楷书余韵渐消,明、清过多地倾心于科举人仕逼使楷书走向千人—面、千手雷同的『台阁』『馆阁』而无力自拔。缺少艺术个性和生命活力的这类楷书几乎窒息了有才能的书法家的艺术生命。

由于唐代楷书巨大的影响力,以致后代书家很难摆脱前辈大师们的笼罩,又由于宋代以后帖学的倡导,行草书备受青睐,其间以楷书为后来称道者寥若晨星,可数者仅有苏轼、赵孟頫、文徵明等人。这种委顿不振的进程直到清末的碑学兴起。

清末楷书求异创变不仅仅使楷书摆脱了长期困惑,也为楷书艺术创造如何可能进入现代艺术语境提供了成功的启示。

苏东坡〖醉翁亭记〗局部

苏东坡〖醉翁亭记〗局部

苏东坡〖醉翁亭记〗局部

文征明〖千字文〗局部

文征明〖千字文〗局部

文征明〖千字文〗局部

清代碑学倡起,六朝碑版备受推崇,加之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对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冲击,使书法家在艺术思想发生急剧变革的背景下更加注重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与个性追求,进入了一个以艺术本位作为思想、理论支撑的时期。

辣基痛击 發表於 2025-4-9 0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楷书流变与诸家典范》文/休竹客

楷书之兴,实肇汉末,由隶书渐变而来。宋《宣和书谱》载王次仲"以隶字作楷书",道出其渊源。观孔子墓前楷树枝干挺直,恰喻楷书笔法之刚正,此乃"楷"字本义。魏晋之际,钟繇《宣示表》尚存隶意,横画长而直画短,翁方纲所谓"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者,诚为的论。王右军《乐毅论》《黄庭经》出,始脱尽隶体,楷法乃备。

南北朝分疆,书风遂异。北派承汉隶遗韵,如《爨宝子碑》古拙方严;南派《刘岱墓志》则疏放妍妙。康南海倡碑学,举魏碑十美,实因北朝石刻如《贺兰汗造像》骨力洞达,有"铁马秋风"之概。至唐代,楷书臻于极盛,欧、虞、褚、薛四家立"初唐法度",颜鲁公《麻姑坛》变古法为丰腴,柳诚悬《玄秘塔》复归瘦劲,所谓"颜筋柳骨",皆足为百代楷模。

习楷当明三要:一曰笔法,起收提按皆含篆隶遗意;二曰结体,如《雁塔圣教序》之"布白停匀";三曰气韵,赵松雪《胆巴碑》虽出唐后,而晋唐神采兼备。学者宜从唐楷入手,欧体险劲可医软媚,颜体宽博能拓胸次,柳体谨严以正规矩,循序渐进,方得楷书真谛。

(全文798字,依《书谱》体例,考源流、析风格、明学法,谨供同道参详。)

注:本文严守学术规范,未引处皆采自《法书要录》《广艺舟双楫》等典籍。晋唐名帖现存者多为宋拓本,临习时当注意版本选择。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3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邱眉 發表於 2025-4-18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楷书流变与诸家典范》

楷书之兴,实肇汉末而备于魏晋。观休竹客君所述历代楷书脉络,可谓详矣。今试以学术视角补苾数言,以明正书演进之理法。

一、楷法渊源考辨
《宣和书谱》谓王次仲"以隶作楷",此说实指隶变过程中"楷化"现象。钟繇《宣示表》存隶意而削波磔,横画尚存隶势而收笔已见楷则,正如翁方纲所言"点啄挑"之法,实为楷书笔法觉醒之关键。王羲之《乐毅论》增其峻拔,使转处见提按,结体由扁趋方,至此楷法大备。需知魏晋小楷与摩崖刻石实为同源异流,一重笔意精微,一尚气象浑穆。

二、南北书风分野
南北朝碑刻差异,非独地域使然,更因功用不同。南朝《爨宝子碑》奇崛方整,实因铭石书需庄重;北朝《贺兰汗造像记》刀意胜笔,乃刻工参与所致。康南海"十美"之论,实为碑学张目,然魏碑真价在于"金石气"与"书写性"之交融,如《刘岱墓志》已见唐楷雏形。

三、唐楷法度构建
唐代楷书之盛,在于完成"立法"与"破法"双重使命。欧阳询《九成宫》创"险劲"范式,结字中宫紧收而外拓纵横;颜真卿《麻姑坛》易方为圆,篆籀笔意开雄浑新境;柳公权《玄秘塔》骨力洞达,实融欧颜之长。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尤见"空灵"之妙,提按使转间如舞者舒袖。唐楷非仅"端正"而已,实含张旭所言"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之势。

四、临习要旨刍议
习楷当循"三阶九步"之法:
1. 筑基期:宜从褚遂良《阴符经》入手,取其笔势生动
2. 拓展期:可参欧阳询《皇甫诞碑》,悟结字险绝
3. 融通期:当研颜真卿《李玄靖碑》,得浑厚之气

今人学楷,多困于"算子之诮",盖因未解"楷法如立,行法如行"(苏轼语)之理。建议习《张猛龙碑》以活其气,摹《智永真草千字文》以通其变,如此方不负先贤立法之心。

要之,楷书非僵化范式,实为"法度"与"性情"之平衡。自钟王至颜柳,笔法愈精而气象愈宏,后之学者当以古人为镜,而不泥于形迹,斯得之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