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马香玉 本文授权转载自 谢绝二次转载。 去年夏天,日本的一档中小学生「屋顶告白大会」的节目突然在微博上火了起来。 孩子们在天台上大声表达炙热的感情,燃起了很多人的青春回忆。
「屋顶告白大会」
这么火的模式咱们怎么可能放过呢? 于是国内某台就直接「借鉴过来」,倒腾了一下,成了这档—— 〖少年说〗
〖少年说〗
一口气刷完 6 集,我感觉五脏六腑大肠小肠纠缠在一起,胸中一口闷气憋得好难受。 就像这位豆瓣网友说的,看日版的会觉得青春真好,但看完中国版的就... 庆幸自己长大了。
看日版的会觉得青春真好,但看完中国版的就... 庆幸自己长大了。
中国孩子的童年怎么这么惨。 日版在微博上最火的一段集锦,是学生们跟暗恋的对象告白。 这个男孩,因为新学期调座位,暗恋的女孩由距离他 30 厘米变成 5.5 米,「远距离恋爱」令他受不了。
学生们跟暗恋的对象告白
这个男孩有一个「喜欢到不行」的人,感情太过强烈了,几乎嘶吼着叫出7 遍「喜欢你!」。
生命里初次体味到的悸动,如此柔软,赤诚和热血。
说完还不够,又补了8 遍。 「喜欢你!喜欢你!喜欢你!喜欢你!喜欢你!喜欢你!喜欢你!喜欢你!」 生命里初次体味到的悸动,如此柔软,赤诚和热血。 很多人看完都表示后悔没有在初中谈一段青涩而炽烈的恋爱。 然而到了中国校园里,就只剩下了——控诉。 第一个出场的孩子喊出来的第一声居然是, 「妈~~~~~~~~~~~~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吃苹果和鸡蛋了~~~~~~~~~」。
为什么连吃不吃苹果这种事情都没有选择权的?
我.....当时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这么一个初二的高个子男生,为什么连吃不吃苹果这种事情都没有选择权的? 一个女孩跳了 7 年的拉丁舞,跳得很好也过了 12 级,但她妈妈为了让她专心学习,硬是把拉丁舞停掉了。
学习成绩为条件
最后还是以学习成绩为条件,考入年纪前 150 名才能继续跳。
「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
最令人心痛的是这个小姑娘,她有个学霸女闺蜜,常常考全校第一。 她妈妈老是说「你看你成绩这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
小孩子交朋友是要拿着成绩单论资排辈的嘛?
小孩子交朋友是要拿着成绩单论资排辈的嘛? 她其实跟学霸女闺蜜感情很好,就是受不了妈妈老拿「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贬低自己。 诉求表达地很有条理「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呢?」
我的对比很客观没有问题
孩子这是在求得妈妈的肯定和关爱啊。 谁知这个妈妈几乎是面无表情地听完,反客为主,列出 123 条又把女儿「教育」一通。 大致意思是说「我的对比很客观没有问题,跟人比较是敦促你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到头来还是说我是对的你要听我的,根本就没有一点反思。
甩出一大套「事倍功半」的成功学语录。
然后又甩出一大套「事倍功半」的成功学语录。 台上的女儿一开始还昂扬着头,被数落得立马萎下去了。
长期打击会让自己感到自卑
女儿再次鼓起勇气说自己不适合激将法,长期打击会让自己感到自卑。
即便你竭尽所能也是不够好
她妈妈接着反驳这段话简直要气死我了「要是不打击你,就可能就有点飘」,吧啦吧啦继续讲大道理。
要是不打击你,就可能就有点飘
孩子简直没法再听下去了,转身跑掉,在台下痛哭起来。
孩子简直没法再听下去了
中国家长是有多么喜欢否定孩子。 外国父母常常鼓励孩子「我真为你感到骄傲」,在中国就会被一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怼回去。 BBC 曾经有一个纪录片〖中国式教育〗,在英国学校里进行了一场实验,中国老师几乎无意识地将这种打击模式带到了英国。 英国学生上课爱讲话,坐姿不规整,老师就着急了,用拿手的激将法,将英国学生跟中国学生对比。 「这就是为什么你们学到的比中国学生少」
中国家长是有多么喜欢否定孩子。
这在中国学生看来根本不算什么的攻击,立马引发了英国孩子的强烈反弹。 「这是对我们极大的侮辱,这太粗鲁了,她刚说我们比中国人笨。真假倒不重要,但你不会这么跟孩子说。」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
最后被激怒,索性就不听课了。 「她以为她是谁啊,凭什么说我笨!」
这就是为什么你们学到的比中国学生少
中式的考试成绩排名里暗含的激烈比较,也令英国孩子受不了。 这个身形娇小的女孩本来是女学霸,唯独不擅长体育,在体育考试上直接哭了: 「我只是觉得成天活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并不是一种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引发了英国孩子的强烈反弹
亲爱的你错了,就算是中国孩子,也永远不想「习惯」这种夺命连环打击。
最后被激怒,索性就不听课了。
最后连英国的体育老师都被逼崩溃了。
中式的考试成绩排名里暗含的激烈比较
让你意识到「即便你竭尽所能也是不够好」,这个描述太精准了。
最后连英国的体育老师都被逼崩溃了。
知乎上有人回答的好「根本不存在打击式教育,打击就是打击。」 我甚至一度怀疑,到底是因为家长们真心经过学习思考认为「打击」有用,还是将自己长期以来被压抑的攻击欲释放到孩子身上? 而且,「学习成绩好」作为目前全中国最大的政治正确,是否是一块掩盖父母不善教育的遮羞布呢? 简单粗暴唯成绩论,背后莫不是一种从众的懒惰? 旁人都说不能输在起跑线,兴趣班能开发智力,好,那就给孩子报 12 个兴趣班。
旁人都说中学就该把乱七八糟的兴趣停掉
旁人都说中学就该把乱七八糟的兴趣停掉,好,我就让孩子一门心思学习,舞蹈班也不上了。 像日本小学生那样谈恋爱屋顶告白? 根本没门。 这个女孩上台说要向一个男生告白,旁边主持人吓一跳「你也太敢了吧,校长就在下面。」
这个女孩上台说要向一个男生告白,旁边主持人吓一跳
早早把「中学生恋爱」这个选项过滤掉了
所以作为主办方的主持人,也早早把「中学生恋爱」这个选项过滤掉了。 谁料这姑娘玩文字游戏,告白的男生居然是李白。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早恋」开始成为一头洪水猛兽?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早恋」开始成为一头洪水猛兽? 黄磊老师就曾经明确表示过「这个词儿就很混蛋」。 「我女儿要 15 岁谈恋爱那就很正常,青春期懵懵懂懂情窦初开,我觉得是美好的。」 中国家长们将「早恋」视为敌人,其实还是认为它会影响学习,跟停掉兴趣班是一个道理。 这还是回到一开始那个问题,简单粗暴的唯成绩论,不仅可能是源于家长的思维懒惰,更有可能将原本感受力丰富的孩子逼入狭窄的单一通道。 一旦应试教育这条路走不通,孩子就会陷入精神崩溃。 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出现的悲剧,我们见过的还少吗?
一旦应试教育这条路走不通,孩子就会陷入精神崩溃。
另外,看〖少年说〗最大的感受是,跟中国家长们讲道理,为什么这么难! 几乎每一次台上的孩子们提出的控诉,都会被底下的家长一一反击。 那个再也不想吃苹果和鸡蛋的男孩子说完,他妈妈说「你看你长得这么帅,就是因为妈妈要你吃」,最后虽然同意可以不吃了,总之还是老娘正确。
跟中国家长们讲道理,为什么这么难!
一个小孩的妈妈比较好学,给自己报了英语班,谁料上了几节课就放弃了,然后让女儿接替自己去上。
几乎每一次台上的孩子们提出的控诉,都会被底下的家长一一反击。
一副我给你花钱我有理的态度。
小姑娘觉得妈妈不守承诺
小姑娘觉得妈妈不守承诺,说好了带她去泡温泉,结果按在浴缸里搓澡。
她妈立马反驳
她妈立马反驳浴室的水和温泉的水都是热的,都一样。 讲真,父母们讲歪理的技能,扇贝听了都想鼓掌。
讲真,父母们讲歪理的技能,扇贝听了都想鼓掌。
最毛骨悚然的是这个。 女孩每天在家里做繁重的家务,因为妈妈认为「女孩子就要多做家务,因为以后老公是不会帮忙的。」
女孩子就要多做家务,因为以后老公是不会帮忙的。
预设了家务就是女人该干的活。 小孩子就问「为什么我以后的老公就不能帮我干活呢?」
小孩子就问「为什么我以后的老公就不能帮我干活呢?」
她妈妈其实也没有多少道理,颠来倒去还是说「不会做饭你就会饿肚子」。
颠来倒去还是说「不会做饭你就会饿肚子」。
小孩子一时间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最后居然妥协,大喊一声「好的」。
最后妥协
为什么父母总是要争个赢? 为什么他们从来不觉得「跟自己观点不一样」的孩子也是非常可爱和值得尊重的,从而进一步站在孩子的处境客观反省一下自己? 中国传统倡导小孩子「听话」,长大了「孝顺」,无非就是反复告诉做子女的不要跟父母唱对台。 还是在 BBC 那个纪录片里,中国老师教了儒家的一句谚语「父母说的话都是对的」,这立马就激起了英国孩子的反感。
为什么父母总是要争个赢?
当场就有好几个孩子蹭的站起来抗议「父母不可能永远是对的」。
为什么他们从来不觉得「跟自己观点不一样」的孩子也是非常可爱和值得尊重的 ... ...
父母当然会犯错,尤其常常不经意间伤害孩子的感情。 〖请回答 1988〗里,因为家里经济拮据,父母总把德善和大姐的生日放在一起过,德善抗议了好几次父母都不听,伤心得要死,觉得自己是家里最无足轻重的一个。 成东日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偷偷买来蛋糕给德善庆生,请求女儿的原谅。
父母不可能永远是对的」
「爸爸我,也不是一生来就是爸爸啊」,也是在这一刻,我觉得成东日的父亲形象是最为深沉和饱满的。
父母当然会犯错,尤其常常不经意间伤害孩子的感情。
谁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你也不过是比眼前的这个小孩大 20 来岁的另一个平凡人。 对于父母来说,承认自己的观念有限,行动有失,并不会因此失去孩子的尊敬啊。
中国传统倡导小孩子「听话」,长大了「孝顺」,无非就是反复告诉做子女的不要跟父母唱对台。 ... ...
(原标题〖撇开抄没抄袭,中国版「屋顶告白」真叫人难受〗)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黄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