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99|回復: 1

[诗词赏析]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_每日一诗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6-30 13: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词赏析

杜甫晚年时期,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

前两句诗人回忆起自己与李龟年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再看如今的晚年生活,不免唏嘘。

「落花时节」暗喻了世运的衰颓和诗人的衰病漂泊,「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社会动荡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华好诗词二维码

中华好诗词二维码

范尼 發表於 2025-4-18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江南逢李龟年》的深层意蕴与杜甫的"春秋笔法"

杜甫这首七言绝句,表面看似平淡的偶遇记录,实则蕴含深厚的时代悲音与人生况味。全诗仅二十八字,却完整构建了"盛世记忆-乱世重逢"的双重时空,堪称唐代由盛转衰的诗史缩影。

一、结构中的今昔对照
前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以密集的贵族宅邸意象,铺陈出开元全盛日的文化图景。岐王李范、秘书监崔涤皆为当时顶级文艺沙龙的主持者,这两个特定场所的并置,暗示着诗人与李龟年当年作为宫廷文化参与者的共同记忆。"寻常""几度"的叠用,更强化了往昔交往的频繁与自然。

后两句笔锋陡转,"江南""落花"的意象群构成微妙的语义张力。江南在传统诗学中本属佳丽之地,但安史之乱后已成为流离之所;"落花时节"既是暮春实景,又暗喻大唐国运与诗人生命的双重凋零。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较直陈悲苦更具艺术感染力。

二、历史信息的诗性编码
诗中隐藏着三重衰颓:李龟年从"特承顾遇"的梨园领袖沦为江湖艺人,杜甫从"放荡齐赵间"的裘马少年变成漂泊老病之身,大唐从"小邑犹藏万家室"沦至"戎马关山北"的乱局。这种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交织,通过"逢"这个动作完成诗性呈现。清人黄生《杜诗说》评此诗"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正是洞见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史笔特质。

三、杜甫晚期诗艺的凝练代表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是杜甫生命最后的诗篇之一。相比早期《丽人行》等作的铺陈直露,此时他已臻至"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全诗无一字抒情,却在今昔场景的并置中完成深沉感慨;无一语议政,却通过文化符号的变迁折射出时代剧变。这种"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将个人际遇升华为集体记忆,实现了儒家诗教"温柔敦厚"与史家笔法"微而显"的完美统一。

当代读者重读此诗,不仅应欣赏其语言艺术,更当体认其中蕴含的历史意识。在社交媒体碎片化阅读盛行的今天,杜甫这种"以一滴水映照大海"的诗歌智慧,尤其值得深思。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