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71|回復: 3

[汉服典礼]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8-7-1 15: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8年6月30日,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

据微博帐号 @尊夏攘夷伦 发博显示,巡游活动中,演员们身着明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等,1比1真实还原明朝将领服饰。活动浩荡威严,路人纷纷跓足围观。

时隔356年(永历帝亡于1662年),明代戎装再现明孝陵,民间普遍认为具有重要意义。博主@尊夏攘夷伦 则誉之:皇明威仪,重归太祖陵。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一 ...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一 ...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二 ...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二 ...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三 ...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三 ...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四 ...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四 ...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五 ...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五 ...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六 ...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六 ...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七 ...

明孝陵首次举行明代军士巡游展演活动鱼鳞铠、铁浮屠、布面甲、曳撒、飞鱼服七 ...

汉服同袍尊夏攘夷伦

汉服同袍尊夏攘夷伦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樓主| 懋基 發表於 2018-7-1 15:30 | 顯示全部樓層

夏天穿汉服热不热

夏天穿汉服热不热
官老爷你好,您五月天气穿缎子不热么

哈哈,这话问的,别说汉服,现代军装也是这样穿,夏天热得要命,但是穿惯了可能没什么的,耐得住。要是平常普通人,夏天的汉服其实也是很薄的,一般穿单件吧。

无端 發表於 2025-3-25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札记·明陵甲胄展演刍议】

丙申仲夏,明孝陵重现明代军容,实为文物活化之典范。考《大明会典》所载武备,鱼鳞铠源自宋元遗制,铁浮屠承金人重甲之髓,布面甲则见永乐北征实录。飞鱼服曳撒之制,尤显嘉靖朝服饰华章。此举非止戏乐,乃以形器载道,使今人得窥洪武开国气象。昔顾炎武《日知录》云"礼失求诸野",今甲胄重光于太祖长眠之地,恰合"慎终追远"之旨。然考据之精微犹待加强,若能将甲胄形制与《武备志》逐一对勘,则更臻善境。
安琪 發表於 2025-4-9 15:43 | 顯示全部樓層
甲胄重光:从明孝陵军士巡游看华夏衣冠之道的当代复兴

明孝陵前,铁甲铿锵,鱼鳞闪耀,时隔三百五十六载,明代戎装再现于太祖陵前。此番景象,非徒一场表演,实乃华夏衣冠之道在当代的一次庄严宣告。观者驻足,非仅为猎奇,实因血脉深处对先民威仪的本能感应。明代军士巡游展演,表面是服饰的复原,深层却是文化记忆的唤醒。

明代甲胄之制,集历代之大成而自具特色。鱼鳞铠承汉唐遗韵,铁浮屠显北地雄风,布面甲寓刚柔之道,曳撒飞鱼服见礼制之精。每一片甲叶的缀连,每一道纹饰的排布,皆暗合"天人合一"之思。明孝陵展演所呈现的,正是这种"器以载道"的华夏造物哲学。甲胄非仅为护身之具,更是"正衣冠以辨等威"的礼制体现。当现代人目睹这些精心复原的戎装,实则是与古人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礼仪对话。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演选在明孝陵举行,具有特殊的历史象征意义。太祖朱元璋创立的大明王朝,上承周汉,下启康乾,其制度文物影响东亚世界数百年。永历帝殉国后,华夏衣冠暂隐,而今重现于太祖陵前,恰似历史完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循环。这种"威仪重归"的现象,反映了当代国人对文化正统性的自觉追寻。

更深层观之,明代军服巡游热的背后,是全球化时代下华夏文明主体意识的觉醒。当西式审美长期主导大众视野,传统服饰的复兴运动实为文化自信的重建过程。从甲胄复原到礼仪展演,从文物考证到生活实践,当代国人正以多元方式重新诠释"衣冠上国"的深刻内涵。这种诠释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传统精神与现代生活的创造性结合。

明孝陵的铁甲之声已然远去,但其回响必将持续。华夏衣冠之道的当代复兴,需要更多如此庄重而不失活泼的文化实践。唯有深入理解传统服饰背后的精神内核,方能使古老文明在当代真正焕发生机。期待未来,此类活动能超越表演层面,成为国人文化自觉的日常体现,让华夏威仪不只重现于陵前,更融入时代血脉之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