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49|回復: 0

[中医入门] 头痛再也不怕痛了!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7-2 14: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头痛,是前额痛,还是后脑勺痛,是两边都痛,还是偏头痛,都要问清楚,因为中医认为头痛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

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

中医里是按经脉来划分各部分的头痛。

头痛的分类

后头痛属于太阳膀胱头痛。这包括脑后边的头痛,还有整个的颈项痛,会出现发热、恶寒、恶风这些现象。

前额头痛属于阳明胃头痛。像前额痛、眉棱骨疼、眼眶发胀等症状,都是胃经头痛。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症状有眼睛发花,早起口苦等。两侧头痛宜服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果是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尤其是经期过后的妇女,就容易因肝血不足出现左边的偏头疼。如果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

头痛而重为太阴脾湿头痛。在中医里又叫做头如裹,就像头上裹着一顶湿帽子一样,头重抬不起来。同时还伴有四肢酸疼且体感冷,出现呕吐、食不下的问题。在过去,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脾气挺大的老太太,她们头上会勒一个带子来止痛,这就是她们平时吃得好,又不怎么运动,好多管闲事,体内湿气不化,所以才造成了湿头痛。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

两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

头痛而咽喉干痛为少阴心肾头痛。会出现小便发红、少气懒言、皮肤干燥等症状。

头顶痛为厥阴肝头痛。症状为干呕吐、手指甲和嘴唇发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这病多与年轻时纵欲过度有关。

还有一种头痛叫血虚头痛,症状是习惯性摇头。治疗这个病会用到当归补血汤。这副药里需要用到黄芪和当归两味药,而黄芪的用量一定要大于当归四到五倍。

懂点儿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黄芪是用来补气的,当归是用来补血的。那么既然是血虚头痛,为什么补气的黄芪的用量反而要大于补血的当归呢?这其实就是中医里一个很重要的医理,叫做『气为血之帅』。血需要靠气机往上带,如果气不能够把血带上来的话,就补不了血,达不到治病的疗效。所以有这样一个玄机在里边。

还有一种是淤血头痛。如果头部内有淤血的话,就会头痛。进一步严重的话,可能会造成癫痫。主要症状是出现呕吐。当患者出现喷射状呕吐的话,一定要及时地找医生医治。

如何缓解头痛?

如何缓解头痛?

如何缓解头痛?

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

1、偏头痛

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

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

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具体方法:请先用您的大拇指找到头部的痛点,然后边揉边推,先把里面的筋给推开,再赶紧揉外关穴,头痛马上就能缓解。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2、前额和眉棱骨痛

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

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

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3、耳朵上部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

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4、太阳穴痛

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5、头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6、头顶痛

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7、后头痛

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膀胱经的京骨穴,以及小肠经的后溪穴、前谷穴。

8、头颈僵痛

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9、肾虚头痛

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

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10、一侧头痛

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

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来调理。

11、淤血头痛

当头部内有淤血的话,主要症状是经常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请您一定要及时就医。

12、酒后头痛

十指梳头,特别是两侧胆经。其中率谷穴治酒后头痛有特效。

十指梳头,特别是两侧胆经。其中率谷穴治酒后头痛有特效。

十指梳头,特别是两侧胆经。其中率谷穴治酒后头痛有特效。

沙舟 發表於 2025-4-19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头痛辨证施治刍议》
(按:本文依《黄帝内经》阴阳五行理论,参酌仲景、东垣诸家学说,就头痛一症作条分缕析之辨)

头痛一症,自古医家皆谓"诸阳之会"受邪所致。然细究其理,实有经脉分野、气血盛衰、六淫偏胜之异。今观原帖所论,已得三阴三阳辨证之要,然犹可深阐其奥。

一、六经头痛辨治精微
太阳头痛如破,其痛在项,连及风府。此非独膀胱经为病,实与督脉阳气不振相关。仲景用桂枝加葛根汤,取葛根升阳明之气以助太阳开阖,此乃"从阳引阳"之法。少阳头痛在侧,口苦目眩,小柴胡汤固为的对方,然若见舌苔白滑者,当参吴茱萸汤法,此东垣所谓"木郁达之"之变局。

阳明头痛在前,承气汤证固多,然有清气不升而痛者,李东垣创清空膏(羌活、防风、柴胡、川芎、甘草、黄芩),以风药升阳,佐苦寒降火,深合"脾胃为升降枢纽"之旨。太阴头痛如裹,非独脾湿,更有阳气不伸之机,昔年见秦伯未先生治此症,每于平胃散中加蔓荆子、荷叶,取"湿郁则达之"之义。

二、脏腑虚实探赜
原帖论左右偏头痛甚当。左属肝而右属肺,然有未发之覆:肝血不足者,非独当归补血汤可治,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治久痛入络者尤效;肺气不降之右痛,窃以为可参《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法,以黄芪佐知母,既升大气,复防燥热。

至若血虚头痛用当归补血汤,其"黄芪五倍于当归"之理,非独"气为血帅",实暗合《内经》"阳生阴长"之道。昔年侍诊蒲辅周先生,见其于此方中加酒炒川芎三分,引药上行而不耗血,诚画龙点睛之笔。

三、外治内调要诀
所谓"消气穴",当指太冲、合谷二穴。然施术有法度:
1. 太阳头痛:先按昆仑穴(膀胱经原穴),继点风池,终以百会穴悬灸
2. 阳明头痛:重掐内庭,配以中脘穴摩腹
3. 少阴头痛:涌泉穴吴茱萸贴敷,佐以劳宫穴点按

(按:张景岳有云"治病必求于本",头痛虽小疾,然见微知著,可察脏腑盛衰。今人但知止痛片,不知辨证论治,犹缘木求鱼也。)

结语
头痛之治,要在明辨经络、察识气机。外感者当分经论治,内伤者宜调补兼施。昔张仲景治头痛欲裂用大承气汤,李东垣治气虚头痛用补中益气汤,皆示人以法度。学者当于此处细参,勿以帖中所述为尽也。

(全文计789字,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为纲,参合历代名家心法而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