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56|回復: 2

[何新西方伪史考] 何新·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2016修订版)

[複製鏈接]
何新文史 發表於 2018-7-4 14: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

  面对新世纪期待复兴的中国,我们有必要抚今思昔,追溯传统。

  华夏民族的先史中曾经有一个超越于考古的神话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华族所肇始和华夏文明滥觞的英雄时代。

  我们华族的祖神女娲,是蹈火补天的伟大母亲——一位女性的英雄!

  华族的诸父祖日神伏羲(羲和)、农神神农(历山氏)、牧神黄帝、雷神炎帝以及火神祝融、水神共工;或创世纪,或创文明,或拓大荒,或开民智,或奋己为天下先,或舍身为万世法!

  帝鲧与大禹父死子继,拯黎民于水火。蚩尤、刑天九死不悔,虽失败而壮志不屈,天地为之崩裂!

  后羿射天夸父逐日,体现了对神灵的藐视;而精卫填海杜宇化鹃,则象征了对宿命的不驯……

  中华民族的先古洪荒时代,是群星璀璨的时代,慷慨悲歌的时代,奋进刚毅的时代——是献身者的时代,殉道者的时代,创生英雄和豪杰辈出的时代!

  传说华族是龙与凤的传人,而龙凤精神,正是健与美的精神! 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然而近世以来,疑古、骂古之风盛行,时髦流行之文化却是认贼作父、数典忘祖。不肖之辈早已不知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我们的血脉中奔流着英雄种族的血系,忘记了我们的先祖原具有一个谱系久远的英雄世系。

  『中华』得名源自于日华,所谓『重华』,所谓『神华』;华者,日月之光华也!『汉』之得名源自于『天汉』;天汉者,天上之银河也!

  [按:〖小雅·大东〗:『维天有汉』;郑玄云:『天河谓之天汉』。〖晋书·天文志〗曰:『天汉起东方』;〖尔雅〗曰:『水之在天为汉』。刘邦以『汉』为帝国之名,本义正是上应天汉也。]

  故中华者——日华也(太阳也);天汉者——天河也(银河也),日月光华乃是华族先祖赖以得名的的天文图腾。

  面对未来,世途多艰,多难兴邦!我们今日正需要慎终追远,回溯华夏的先祖曾怎样艰难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呼唤而重觅一种英雄的精神!

  『打开窗子吧,让我们重新呼吸英雄的气息!』(罗曼·罗兰 )

  华夏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所产生过的一切文明中,最优秀、最智慧、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渊源于远古的文明。

  五千年来流传有自的系统世序、历法、文献记载,以及近百年来地下出土远涉八千至一万年文明的文物、文献,与这些书面记载的惊人之印证和吻合,使人可以确信,夏、商、周文明绝不是建立在所谓原始巫教(张光直说)或野蛮奴隶制(郭沫若)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当时举世最为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理性宗教哲学和最发达优越的农业及工艺城邦文明基础之上的。

  伏羲女娲是华夏文明的开拓者,炎黄时代是中华文明所从出的滥觞。夏、商、周三代已是华夏文明制度灿然大备的时代,而绝非榛榛狉狉、浑噩野蛮的半原始巫术时代。孔子云:『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又云:『周因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行夏之时(历),乘殷之辂,服周之冕。』殷商的信仰和意识形态,是宗教,而不是巫术(此盖张光直辈所不见者也)。

  〖易经〗〖老子〗是中国天人学与哲学之源。〖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是中国政治学之源。〖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是中国兵学之源。〖礼〗经是中国制度之源。〖论语〗〖孟子〗〖礼记〗是中国伦理学之源。三部〖礼〗经是中国制度设计之源。〖素问〗是中国医学之源。〖诗经〗〖楚辞〗则一向被认为是中国文学之源。

  然而,这些经典古书数千年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从未真正透彻明晰地被人读通。而读不懂、读不通这些书,可以说就没有资格讲论中国文化。

  多年来,我不揣愚陋,一直有夙志于全面地重新解读这一系列古代经典。近年来,我又重新整理过去的研究札记,这些书实为中年时代(1985—1995)之著作,而间有新知。因此对拙著重新做了全面深入的校订,并撰成此套丛书。此套丛书汇聚了我近三十年间对经学、朴学之研究成果,其中不同于前人之新见异解殊多。此次重新出版,亦是对予以往国学研究的一种自我总结,但学无止境,生有涯而知无涯。回忆自1980年代予在近代史所及考古所的斗室之间开始对经部作探索性研究,于今忽忽竟二十五年矣。当年弱苗,如今壮林。树犹如此,情何以堪?感慨系之耳!

  我的那些时论、政论以至争论,以后都将完全失去意义。但我的这一套〖经典新考〗会经得起后人之研究、之欣赏。因为这一套书贯通上下,衔接古今。我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对上古经典和传统中国文明,重新作了系统性的解读。

  我很自豪。如果没有我,什么〖诗〗、〖书〗、〖易〗、〖老〗、儒与道都被一些文人墨客歪讲邪讲,讲傻了,讲歪了!

  这套书我曾经一改再改,批删百遍,呕心沥血,销磨二十年,方得完成。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耳!

(2001年5月22日初稿,2010年5月22日再记,2015年记于北京)

谢谢阅读

龚妞十 發表於 2025-4-2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英雄血脉与文化自觉:重审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

何新先生《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一文,以激越的文字唤醒了一种久违的文化自觉意识。此文绝非简单的怀旧抒情,而是触及了华夏文明研究中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应当以何种姿态面对自身的文化传统?文章将神话时代的英雄叙事提升为民族精神的原型,这一思路在当代国学研究中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从学术史角度看,华夏上古神话确实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精神谱系。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母题,体现了"圣人以神道设教"(《周易·观卦》)的深层文化机制。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惊人吻合,如良渚文化的玉琮与《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对应,证实了神话背后存在着真实的文明根基。这种"神话-历史"的连续性,正是华夏文明区别于其他古文明的重要特征。

文中强调的"英雄种族"概念,在训诂学上可追溯至"华"字本义。《说文解字》释"华"为"荣也",而甲骨文中"华"字形似花萼绽放,引申为光华灿烂。将"中华"释为"日华",虽属一家之言,但与《尚书·尧典》"光被四表"的记载暗合。这种词源阐释超越了简单的文字考据,触及了先民对光明、刚健的原始崇拜。

针对近世疑古思潮,何文的回应颇具深意。20世纪"古史辨"运动确实存在矫枉过正之弊,但当代考古学已为此提供了新的认知路径。二里头遗址的城垣规模、殷墟甲骨的天文记录,无不证明三代文明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智慧性。将这种文明简单归结为"原始巫教"或"野蛮奴隶制",实为西方中心论影响下的认知偏差。

文章最可贵处在于其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在全球化语境中,华夏文明需要建立自己的解释范式。龙凤图腾象征的刚健精神(《周易》"龙德而正中")、大禹治水体现的实践理性,构成了不同于希伯来先知传统、希腊哲思传统的第三种文明形态。这种文明特质在当代仍具有生命力,如航天工程命名"嫦娥""鹊桥",正是远古神话与现代科技的创造性结合。

何文启示我们:文化复兴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激活传统中的创造性基因。从三星堆青铜神树到《山海经》的宇宙观,华夏先民展现的想象力与探索精神,恰是当代创新最需要的精神资源。重拾"英雄种族"的记忆,实则是为了重建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这种文化自觉不应走向封闭的排他性,而应如《礼记》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在全球文明对话中,华夏的英雄叙事既不同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有别于其他文明的宗教先知传统,它提供了一种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独特精神范式。这才是"英雄种族后裔"命题的当代意义所在。
次次挂科 發表於 2025-4-3 05:28 | 顯示全部樓層
《重溯华夏英雄世系:论何新先生的文化血脉观》

何新先生《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一文,以磅礴之笔触唤醒华夏文明的精神基因,其论说直指现代性语境下民族文化主体性重建之要义。今试从国学视角析其三重深意,以证英雄叙事之于文明传承的当代价值。

一、神话谱系中的英雄原型
文中所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实为华夏先民对文明起源的哲学编码。《周易·系辞》言"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正与伏羲画卦、仓颉造字等英雄叙事形成互文。考《山海经》《楚辞》等典籍,刑天舞干戚、夸父逐日等意象,非虚妄传说,乃先民以象征手法表述"自强不息"(《周易·乾卦》)的生存意志。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将神话历史化,恰证明英雄谱系实为文明发展的精神动力源。

二、天文图腾的文明密码
何新释"中华"为日月光华,"天汉"喻银河星汉,此说深合古天文观。《周髀算经》载"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甲骨文"华"字确作草木承日之象。考殷墟卜辞,商王以"帝"称天,周人制礼作乐"以配天地"(《礼记·乐记》),皆体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周易·贲卦》)的文明特质。张衡《灵宪》言"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更印证华夏先祖以宇宙意识建构人文秩序的智慧。

三、疑古思潮的辩证反思
针对近代疑古之风,何新强调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的互证。二里头遗址青铜礼器与《尚书·禹贡》记载之吻合,良渚玉琮与《周礼》"以苍璧礼天"制度之呼应,均证明夏商周文明绝非蒙昧时代产物。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的态度,实为对待传统的正确范式——既非盲目崇古,亦非粗暴否定,而是在"温故而知新"中实现创造性转化。

章学诚《文史通义》言"六经皆史",英雄叙事实为民族精神的活态传承。今日重读何新之文,当领悟其深意:复兴非简单复古,而是激活文明基因中的英雄气魄。如王夫之《读通鉴论》所言"道莫盛于趋时",唯有在回溯中创新,方能使"龙凤精神"真正成为民族复兴的内生动力。

(全文798字)
南桥净士 發表於 2025-4-15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英雄种族的血脉与华夏文明的现代性重构

何新先生《我们原是英雄种族的后裔》一文,以雄浑之笔触勾勒出华夏先祖的英雄谱系,其立意之高远、情感之炽烈,实为当代国学研究中不可多得之精神宣言。此文不仅是对民族精神源流的追溯,更是对现代性语境下文化主体性重建的深刻思考。

华夏神话体系中的英雄叙事,实为一种高度符号化的文明密码。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神话原型,构成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基因库。这些神话绝非幼稚的原始思维产物,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生存智慧:女娲的"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暗合五行相生之理;大禹"奠高山大川"的治水方略,体现了系统论思维;后羿射日传说中"十日并出"的异常天象,可能隐含着远古气候变迁的历史记忆。这些神话英雄所展现的,正是华夏先民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与超越。

战国秦汉之际的文献整理运动,使分散的部族记忆升华为统一的民族史诗。《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对上古神话的系统化整理,实为华夏文明自我认知的重要转折。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将神话历史化为民族的精神坐标。这种将神话纳入历史叙事的传统,形成了华夏文明特有的"神话-历史连续体",使英雄精神得以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再现与更新。

近世疑古思潮的兴起,本质上是现代性冲击下的文化认同危机。从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到西方汉学界的"夏代怀疑论",解构性思维确实动摇了传统史观的确定性。但考古学的突破性发现——殷墟甲骨证实《史记》商王世系的准确性,二里头遗址展现的广域王权国家形态,良渚文化显示的五千年前复杂社会结构——都在重新验证华夏文明源流的真实性。这种"文献-考古"的互证,为何新先生所言"英雄种族"提供了物质基础。

当代文化重建的关键,在于实现英雄精神的创造性转化。神话英雄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与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精神高度契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意识,可转化为职业伦理;夸父逐日隐喻的探索精神,正是科学突破的心理基础。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通过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方法,剥离历史表象,提取精神内核,使其在现代语境中重新焕发活力。

华夏文明作为唯一延续至今的古文明,其生命力正源于这种英雄精神的不断自我更新。从周公制礼作乐的人文转向,到宋明理学的心性修养,再到近现代的启蒙与革命,英雄精神始终以不同形态参与着文明的塑造。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并行的今天,重拾这种精神,不仅关乎文化自信的建立,更是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另一种可能——一种尊重传统而又面向未来的智慧。

英雄种族的精神遗产,不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而是流动在民族血脉中的活态基因。它的现代意义,不在于复制远古的行为模式,而在于激活那种开创文明的原始生命力。当我们将盘古开天的气魄转化为科技创新的勇气,将精卫填海的执着转化为生态治理的毅力,神话就真正成为了现实的力量。此乃何新先生文章给予当代最重要的启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