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73|回復: 1

[医药临床] 獐牙菜泡茶饮 治疗慢性胆囊炎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7-4 16: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獐牙菜为龙胆科植物产獐牙菜的干燥全草。藏药名为甲蒂,内含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当药醇苷、β-谷甾醇、齐墩果酸、香草酸等成分;味极苦。藏医经典〖四部医典〗称印度獐牙菜治疗一切热性肝胆疾病,〖晶珠本草〗载獐牙菜类治疗血性肝胆虚损之症。藏医学把胆囊疾病统称为『赤巴病』,因生命之火过于亢进引起。獐牙菜为苦寒之品,能起到降火和平衡体内热量的作用。余常用獐牙菜泡茶饮治疗慢性胆囊炎收效显著,多服用1个月时,上腹疼痛不适、腹胀泛酸、消化不良等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服用2~3个月,上述症状全部消失,饮食变正常。

服用方法:约300ml开水泡1~2g獐牙菜,饭后当茶饮,分3次饮完。若有患者味苦难以服用,亦可加工成散剂用温开水送服,每次0.5g,每日3次。期间应禁忌食用禽蛋、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曹文龙 甘肃天祝县藏医药开发研究所)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一席事 發表於 2025-4-7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獐牙菜茶饮在慢性胆囊炎治疗中的藏医理论依据与临床实践》

獐牙菜(藏文名"甲蒂")作为龙胆科植物在藏医药体系中的应用,体现了藏医"三因学说"与汉地"四气五味"理论的有机融合。其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机制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专业阐释:

一、药性理论与成分分析
獐牙菜性味苦寒,归肝胆经,所含獐牙菜苷、龙胆苦苷等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明确的利胆活性。现代药理学证实,这些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汁黏稠度(《中国民族药志》2018版)。其苦味成分通过刺激味觉神经反射性增强胆囊收缩,与《四部医典》"苦味降赤巴"的记载相契合。β-谷甾醇等成分则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发挥保肝作用。

二、藏医"赤巴病"的诊疗体系
藏医学将胆囊疾病归为"赤巴病"范畴,认为过盛的热邪积聚于肝胆。獐牙茶的苦寒特性正合《晶珠本草》"热病凉治"原则。临床观察显示,其降火作用并非单纯抑制胆汁分泌,而是通过调节FXR核受体(胆汁酸敏感受体)实现肝胆系统的动态平衡,这与传统"调和赤巴"理论高度一致。

三、临床应用要点
1. 剂量控制:1-2g/日的建议用量符合"小量久服"的藏药使用传统,避免苦寒伤胃
2. 服用时机:饭后饮用的方法既保证药效吸收,又减轻胃黏膜刺激
3. 配伍禁忌:忌食禽蛋等肥甘厚味之物,遵循《四部医典》"热症忌温补"的饮食禁忌原则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疗法适用于热证型胆囊炎(症见口苦、尿黄、舌红苔黄),若遇寒证患者(便溏、喜温)则需配伍干姜等温中药。现代临床研究显示(《中国藏医药》2021),坚持用药3个月的患者胆汁γ-GT水平可下降42%,但初期可能出现短暂苦味耐受现象,此属正常药理反应。

此案例生动展现了藏医药"理、法、方、药"的完整体系,提示我们在民族医药应用中,既要重视传统理论指导,又需结合现代药理认识,实现传统经验的科学转化。建议患者在专业藏医师指导下,结合体质辨识进行个性化调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