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83|回復: 1

[医药临床] 腹泻日久脾胃阴津大伤验案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7-6 22: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李某,女,88岁,2017年3月20日诊。患者形体消瘦,行动疲惫无力,动则心慌,无食欲感,不欲进食,面色萎黄,皮肤松软无弾性,脉沉而无力,舌体痩,舌两边有齿痕,舌质暗红,干燥无津,舌面有小裂纹而疼。患者素来形体较瘦弱,正气不足,腹泻日久,伤津耗液,脾胃阴津大伤,不能敷布津液,口舌干燥无津,致舌面光剥无苔和小裂纹而疼。

治则:补脾胃生津液。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太子参20g,白术15g,茯苓20g,炒扁豆30g,莲子20g,怀山药20g,黄芪30g,制附子15g,干姜12g,砂仁12g,山萸肉15g,黄精20g,炙甘草20g。每剂水煎3次混合,取澄清液约1200ml,每次服300ml,日服4次。

二诊:上方药连服10剂,腹泻基本控制,自觉较前有力,舌质、色较前有好转,有食欲感,但舌面仍无苔。治疗为原方去干姜,加石斛20g,麦冬15g,生地15g,玉竹20g。10服。服法同前。

三诊:自觉身体较前有力,大便溏不成形,1日1次,口舌干燥有好转,有食欲感,能进若干食物。脉沉缓较前有力,舌质淡红,舌面部分区域有薄白苔,治疗同二诊处方继服10服,服法同前。

四诊:舌边齿痕仍存在。治疗同上方增损继服5服,以巩固疗效。全程共服中药35服。

此患者素来形体瘦弱,正气不足,复遇腹泻日久,损伤脾胃,阴津大伤,不能敷布津液以营养四肢百骸(营养极度缺乏症)。方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味:太子参、山药、茯苓、黄精、黄芪、山萸肉,健脾胃、生津液、益胃阴、补元气,补而不腻而治其本;白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止泻治其标;炙甘草健脾和中;干姜性温,守而不走而止泻;用附子随补气药温补脾胃之阳,随补血药以滋补脾胃之真阴。二诊时,脾胃之阳基本恢复,腹泻基本控制。加石斛、麦冬、生地、玉竹,以增强滋生脾胃之阴。况且太子参、玉竹、黄精、山萸肉四者相辅相成,增强补脾益气、养胃生津,使脾胃阴复则病除。随访三月身体健康无异常。(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今日平说 發表於 2025-3-27 07:28 | 顯示全部樓層
此案乃脾胃阴津久耗之典型证候,治疗层次分明,颇具章法。患者年高体弱,久泻伤阴,呈现气阴两虚之候。初诊以参苓白术散为底方,妙在佐以附子、干姜温阳助运,暗合"阳生阴长"之旨;黄芪、黄精并用,既补脾肺之气,又滋脾肾之阴,乃虚实兼顾之策。二诊见阴伤未复,及时减辛燥之干姜,增石斛、麦冬等甘凉濡润之品,正合"存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之训。三诊见薄苔渐生,乃胃气来复之佳兆,故守方续进。全案始终把握"健脾益气以资化源,甘润养阴以复津液"之要诀,其用药法度有三妙:一则补而不滞,二则温而不燥,三则滋而不腻。尤值称道者,乃循序渐进之治疗节奏,先固其本,后调其标,终使八旬高龄患者气阴得复。然高龄久病,后续当以膏方缓调,可酌加阿胶、龟甲胶等血肉有情之品,佐少量陈皮、砂仁醒脾,以期长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