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74|回復: 1

[家庭教育问题] 亲子教育:孩子为什么越大越怂?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7-13 22: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父母要分清『胆小』跟『谨慎』

父母要分清『胆小』跟『谨慎』

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去做、什么都敢去问,好奇心也特别强,反而长大上了幼儿园,甚至快上小学了,变得特别的没有自信,不敢跟别人打招呼,而且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说了。

这种情况,父母该如何对待亲子教育呢?

孩子胆越小,是正常的发展规律

其实,我们中国一直有一句古话,叫无知者无惧,当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也勇于探索,表现出来这种什么都不怕,无所畏惧的样子。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加上父母对他亲子教育立下的种种规矩,以及对他关于危险意识的教育,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

所以,从一个人心里发展的这种规律上来看,越大越胆小,这是符合一个人正常的发展规律的。也就是说他懂得越多,那他对自己的要求越高,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要求的也越多,表现出来就会比较胆小。

父母要分清『胆小』跟『谨慎』

孩子『胆小』跟『谨慎、有规矩、有教养』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孩子他有规矩、有教养,能够做一些跟自己的年龄相匹配的事情。

比如说,一个小水沟,小宝宝没有危险意识,他可能就掉下去了。那对于大孩子来讲,他有判断能力,他觉得不安全的时候,没有能力去迈过去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去做。

这就是我们认为孩子对危险的一个判断能力,这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父母亲子教育去引导和鼓励的。

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表达自己

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表达自己

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表达自己

很多父母鼓励小孩子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时候,小一些的孩子没有这种自尊心在那里作怪,他可能就唱、跳,表现特别放松。大一些的孩子,他可能就扭扭捏捏的表现不开,这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放松心情,鼓励他表现自己,不要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

其次,对于小孩子来讲,尤其是10岁以前或者学龄前的孩子,最好的亲子教育方式就是要给他多练习的机会。

当一个孩子能胜任一个技能,或者一件事情的时候,他通常表现的就会比较胆大,这个是我们需要父母亲子教育多加注意的地方。

第三,就是父母在带孩子亲子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的去打断孩子,或者奚落孩子。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很多都是期望过高的,比如要求孩子表现的特别完美,或者是不自觉的把孩子跟别的孩子作一个对比,这些对孩子来讲都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让孩子自尊心受挫。

对于小孩子我们要以鼓励为主

对于小孩子我们要以鼓励为主

对于小孩子亲子教育我们要以鼓励为主,而且我们表扬他们的时候要特别具体。即使他表现的不是特别好,我们批评的时候也要具体的告诉他,哪一点做的不够好,该如何进行改善。

这样引导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表现得特别自信和大方。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行为表现会越来越得体,在一些大的场面、正式的场合,他也会越来越有自信。

胡同柄昌 發表於 2025-4-13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童蒙养正之道——析"孩子越大越怂"现象》

(引子)
观今之父母,常困惑于孩童"幼时无畏,长而怯懦"之变。此现象实合《周易》"蒙以养正"之理,乃童蒙发展之常道。笔者试以传统教育智慧为纲,析其本源而陈对策。

(一)"知惧守礼"非怯懦
《礼记》有云:"人生十年曰幼,学。"幼童初临人世,如白纸无尘,故《道德经》赞"婴儿终日号而不嗄"之自然态。然随年岁增长,其"怯懦"表象实为三重进境:
其一,知止之智。《论语》载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孩童渐生审慎之心,恰是"君子有三畏"之萌芽;
其二,规矩之立。朱子《童蒙须知》强调"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此非压抑天性,实为礼教涵养;
其三,耻感之萌。孟子言"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学龄童之"扭捏",恰是道德自觉之发轫。

(二)教养之辨如泾渭
王阳明《训蒙大意》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父母当明辨:
该守之"怯":如《颜氏家训》教子弟"观险途则知避",此乃"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的生存智慧;
当破之"怂":若因过度保护致"入孝出悌"之礼都难行,则需如程颢所言"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以渐进之法导之。

(三)养正三法
1\. 树德如植木
《说文》解"教"字为"上所施下所效"。父母当:
具体而微地"称善",如"刚才见汝让梨与弟,此乃孔融之德";
循《学记》"时观而弗语"之道,在孩童尝试时保持"默容"的守护姿态。

2\. 习艺以壮胆
苏轼《日喻》云:"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可依《朱子读书法》"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之则:
择其能胜之事反复习练;
按《管子》"量力而至"之法,如先令向亲人问安,渐至与邻人执礼。

3\. 防心害甚于防川
司马光《家范》警示:"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切忌:
如《韩非子》讥"誉之则害其真"的虚夸;
效《庄子》"鲁侯养鸟"式的越俎代庖;
犯《菜根谭》"责人密而自责疏"之忌,当记"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结语)
《易经》蒙卦象辞曰:"山下出泉,君子以果行育德。"孩童之"怂",实为生命泉流遇山石之自然回旋。父母当为疏浚之匠,非填壑之夫。昔王羲之教子执笔,先"广其庭"使纵意挥毫,后"敛其室"令精研法度——此中收放之道,正是教养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