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03|回復: 1

[书法字帖] 学书法魏碑,一定要有帖学基础吗?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7-18 11: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想真正把魏碑练好,必须有帖学的基础。如果没有,是写不好魏碑的。

有些人可能会疑惑,魏碑就是碑学书法,为什么要掌握帖学基础呢?

中国书法分为两大书法体系

中国书法分为两大书法体系

在学书法的时候,首先必须认识到,我们之所以称魏碑是碑学一脉是因为它刻在石碑上,这是有问题的。因为一旦把它写在纸上,工具就是毛笔,就必须要用帖学书法的工具来体现碑学书法的东西。

中国书法分为两大书法体系,一个体系是以王羲之等书法家为代表的帖学书法,另一派是魏碑以及众多石刻为代表的碑学书法。

一个体系是以王羲之等书法家为代表的帖学书法

一个体系是以王羲之等书法家为代表的帖学书法

碑学书法真正兴盛的时期是在清末,那时碑学书法是最新出土的甲骨文、石刻,其次是魏碑的发现以及价值的重新挖掘,那一段时间来说应该是碑学最为辉煌的时期。

中国书法的舞台,基本上是被帖学书法垄断的。因此,中国书法整个体系,都是以帖学为基准的。

另一派是魏碑以及众多石刻为代表的碑学书法

另一派是魏碑以及众多石刻为代表的碑学书法

比方说我们用的纸张,都是帖学书法的范畴。因此,有好多学习碑学书法的人,用帖学的工具来表现碑学书法的时候,都需要做一些特定的动作,然后进行一些特定的处理之后,才能写出魏碑刀刻这样的效果。

所以我认为,如果学书法你用的是帖学书法的工具来表现碑学书法的东西,如果你对帖学书法的表现技巧,没有掌握这些帖学的书法工具的话,你的书法是危险的,你写出来的碑学书法一定不会高级,最起码在学书法的技巧上,你是不合格的。工具都用不好,谈什么创作,谈表情达意呢?

碑学书法真正兴盛的时期是在清末

碑学书法真正兴盛的时期是在清末

所以,只要是拿着毛笔在法就一定要去了解帖学的技巧,把帖学的功夫学到手,才能对魏碑驾轻就熟。

说白了,所谓学书法,就是考验一个人对工具的掌握能力。如果能把工具随心所欲的运用,你心里想表现的,和手底写出来的东西是一样的,那么你的书法基本功已经过关了。

只要是拿着毛笔在法就一定要去了解帖学的技巧

只要是拿着毛笔在法就一定要去了解帖学的技巧

总之,想用帖学书法的工具来写魏碑,首先要对毛笔有驾驭能力,要想对毛笔有驾驭能力,那就要去掌握帖学基础。帖学的基础有了,碑学的基本功也就有了。你的碑学书法,就一定会有长进,且会越来越好。

所谓学书法,就是考验一个人对工具的掌握能力

所谓学书法,就是考验一个人对工具的掌握能力

我们考察中国书法史上以碑学书法闻名的书法家,他们都不是纯粹的只学魏碑的。他们走的,都是一条碑帖结合的道路。

想用帖学书法的工具来写魏碑

想用帖学书法的工具来写魏碑

因此无论是学什么书体,都要打好帖学基础。它是中国书法史的主角,你不把它学好了,其他的书法你也写不出什么成就来。

陈宦丞 發表於 2025-4-6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碑帖相济与魏碑习得之要义》

习魏碑是否需以帖学筑基,此问实关涉书法艺术本原之道。余以为,论书当以"器""道"二端析之:执笔运墨为器,气韵神采为道。帖学者,乃千年文人书法之血脉;碑学者,乃金石铭刻之遗韵。二者看似殊途,实则同归。

考诸书法史,康南海倡碑学之际,其《广艺舟双楫》特标"本汉"之说,然细察其笔法,实以颜鲁公为骨。赵之谦以北魏笔意入行草,何绍基化《张黑女》为篆籀气,皆证碑学大家未有不深研帖学者。盖毛笔柔毫之性,本与金石镌刻异质,欲以柔翰现刚健,非通晓提按顿挫不可得。此中三昧,恰是帖学精髓所在。

就技法而言,习魏碑常见三障:一者徒摹刀斧痕而失笔意,二者强求方折致僵直板滞,三者但重形貌而乏韵律。破解之道,正在帖学筑基之功。王右军"锥画沙"、颜清臣"屋漏痕"、米襄阳"八面出锋"诸法,实为化解碑刻僵直之秘钥。昔年沈尹默临《张猛龙》,以褚遂良笔意融通,遂得峭拔而不失温润,此即帖学滋养碑学之明证。

然则帖学筑基非谓泥古不化。智者当取帖学之"活法"以破碑刻之"死形":
一者运腕得中锋之要,使魏碑点画具篆籀之气;
二者悟行草牵丝之理,令碑体字势存血脉之通;
三者参晋唐墨迹之韵,化石刻斑驳为笔墨层次。

今人习碑常见误区,或执"碑帖对立"之见,或持"笔笔求似"之固。殊不知包世臣《艺舟双楫》早明言:"北碑字有定法,而出之自在。"此"自在"二字,正需帖学涵养。试观于右任标准草书,融碑骨帖魂于一炉,方知真大家必不拘门户。

习书如参禅,法门虽异,究竟不二。习魏碑者,当以帖学为筑基之功,以碑刻为取法之资,以己意为融通之钥。昔人云:"学书在法,其妙在人。"苟能明此理,则柔毫亦可现金石气,方寸亦能纳天地心。碑帖之辩,至此可休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