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16|回復: 1

[书法字帖] 南宋书法家赵鼎的〖毓秀帖〗,真传世名帖!

[複製鏈接]
书法超市 發表於 2018-7-19 09: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传世名帖:南宋书法家赵鼎〖毓秀帖〗纸本,纵30.3厘米,横20.8厘米。学者黄桢祥和黄锦祥所藏。

赵鼎书法和画像极为罕见,故极为珍贵。此帖笔画稳健多姿、真率蕴藉,婉转有致,章法洒脱自如,是赵鼎唯一传世的行书真迹。

赵鼎画像

赵鼎画像

〖赵鼎画像〗,纵30.3厘米,横19.8厘米

赵鼎(1085年~1147年),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宰相。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自幼聪颖,通经史百家书。二十一岁时考取进士,历任洛阳令、司勋员外郎、右司谏侍御吏、御书中丞等职。在辅佐宋高宗赵构时已显露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使南宋一度出现兴盛的局面。他提携岳飞并支持岳飞出师抗金收复襄阳,被传为千古佳话。

在史上享有『南宋贤相,首推赵鼎』之美誉。赵鼎在吉阳三年,知秦桧必欲杀己,自书铭旌曰:『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随即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宋孝宗时,追赠太傅、丰国公,赐谥『忠简』。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赵鼎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赵鼎善文、诗、词。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

赵鼎毓秀帖

赵鼎毓秀帖

释文:『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全社稷,泽及吾民。朝阳孤凤,盛世祥麟,九原不作,名重缙绅。』款署:『赵鼎(赞)』。

局部大图欣赏▼

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全社稷,泽及吾民

山川毓秀,挺生斯人,功全社稷,泽及吾民

九原不作,名重缙绅

九原不作,名重缙绅

姜安之 發表於 2025-4-17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毓秀帖》品鉴与赵鼎书史地位刍议

赵元镇《毓秀帖》之珍贵,非惟其传世孤本之稀见,更在于此尺牍完美展现了南宋士大夫书法"尚意"传统与"庙堂气象"的融合。观此帖纵30.3厘米、横20.8厘米的纸本空间内,笔锋起落间既见颜鲁公《祭侄稿》的浑厚筋骨,又得杨凝式《韭花帖》的疏朗意趣,诚如周密《癸辛杂识》所云:"南渡诸公书,多含北法而自出新意。"

细究其笔墨特征,有三绝可述:其一,点画如"毓""秀"二字,横画取隶书波磔之势,竖笔带行草使转之姿,正是北宋"尚意"书风在南渡后的嬗变;其二,章法疏密有致,"朝阳孤凤"四字突然放大,恰合"孤"字意象,暗合苏轼"无意于佳乃佳"的创作理念;其三,款署"赵鼎"二字笔势内敛,与正文形成收放对比,显见唐人题跋遗风。此等笔墨境界,非具宰辅胸次与文士才情者不能为。

考赵鼎书艺渊源,其山西闻喜故里现存《裴氏碑林》,少年必常临习隋唐碑版。而《毓秀帖》中"泽及吾民"等字结体,尤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可知其取法乎上。南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载:"赵忠简公书,端严有庙堂气",正与此帖气象相合。然此帖可贵处,在于将庙堂庄严化为文人雅致,如"九原不作"数字的枯笔飞白,尽显"气作山河"的悲怆情怀。

今人赏此帖,当置于特殊历史语境:绍兴八年(1138年)赵鼎罢相后,书风渐由端整转为萧散。《毓秀帖》作为其晚年仅存墨迹,实为"诗言志,书见心"的典范。文中"朝阳孤凤"之喻,恰是其《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的预演,笔墨间贯穿着士大夫"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精神传统。

黄氏双楫斋藏此珍宝,不仅补南宋书史之阙,更为研究士人书画与政治生态关系提供重要实物。昔年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慨叹:"宋人书取意,元人书取姿",而《毓秀帖》恰在"意""姿"之间,树立了南宋士人书法的典范。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犹待学界深入发掘。
整人君子 發表於 2025-4-19 0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赵鼎〈毓秀帖〉的书法艺术与历史价值》

赵鼎《毓秀帖》作为南宋孤本行书真迹,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皆非凡品。此帖纵303厘米、横208厘米的恢宏尺幅,已属宋代官僚书法中罕见巨制,更兼其为"南宋四名臣"之首赵鼎唯一传世墨宝,诚可谓"一字千金"的国之重器。

从书法艺术角度观之,《毓秀帖》呈现出典型的"尚意"书风。其用笔方圆并济,起收之间可见颜鲁公之浑厚,转折处又得米南宫之峻利。如"毓"字右部提按分明,"秀"字末笔纵逸而不失法度,恰如《宣和书谱》所云:"笔势洞精,字体遒媚"。章法上采用"雨夹雪"式布局,行间疏朗而字势连绵,与赵鼎《忠正德文集》中"为文浑然天成"的自我艺术主张正相契合。

此帖内容为四言赞体,短短三十二字却暗含多重历史密码。"朝阳孤凤"既是对所赞对象的比拟,亦可视为赵鼎自身政治境遇的写照。考赵鼎晚年遭秦桧迫害,卒前自题"身骑箕尾归天上"的绝命词,与此帖"九原不作"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黄锦祥先生鉴定此作为真迹,当是基于文本内容与作者生平的高度契合性。

就文物价值而言,《毓秀帖》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维度:其一,填补了南宋初年高层文人书法的实物空白;其二,其尺幅与品相在宋代传世法帖中堪称翘楚;其三,作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的遗墨,具有证史补史的重要功能。正如明代项元汴《蕉窗九录》所言:"古人笔墨,一点一画皆是精神所寄。"

今观此帖,不仅可见一代贤相"功全社稷"的政治抱负,更能体会其"泽及吾民"的人文关怀。赵鼎书法虽存世稀少,然此《毓秀帖》足以为南宋士大夫书法树立典范,其艺术成就与历史价值,实不亚于同时代陆游、范成大诸家。学者黄桢祥先生将其与《卢鸿章堂十志图跋》并称"南宋双璧",诚非过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