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04|回復: 0

[书法教程] 书法教程单字详解.『见』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7-20 11: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见

视也,从目儿。

视也,从目儿。

『见』字之演化

『见』字之演化

见贤思齐

见贤思齐

阿弥佗佛 發表於 2025-3-29 00:58 | 顯示全部樓層
《"见"字书道精微探赜》

"见"字虽仅七笔,然五体流变中暗藏观物取象之妙。甲骨文作"目"下"人",以跪坐人形突显目视之态,此乃"视而可见"本义。金文增"卩"符强化礼仪内涵,《说文》小篆定型为"目"下"儿",许慎释"视也"实未尽其奥。

楷法要诀有三:首重"目"部横折,起笔藏锋如垂露,折处暗提作"铁柱"之姿,末横收笔含"磔"意。次察"儿"部竖弯钩,柳体取弓弩之势,颜体显屋漏痕韵,至钩处当如"趯"法,先蹲后跃。末观整体章法,"目"部占六分,"儿"部展四分,暗合"天覆地载"之理。

行草尤见性情:王右军《兰亭》"见"字末笔作游丝,有"目送归鸿"之逸;米南宫"见"字竖钩取侧势,得"惊鸿瞥过"之趣。习此字当悟"目击道存"之境,运笔时须存"欲见先不见"之意,如《书谱》"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之诫。

今人习书多囿于形似,殊不知"见"字从甲骨至狂草,实为华夏观物哲学之具象。张怀瓘云"一字见心",诚哉斯言!习者当以目观形,以心见神,方得"澄怀观道"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