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00|回復: 2

[诗词赏析] 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_每日诗词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7-21 23: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观书.于谦

6264940612753bafb1e031cf57320efd.jpg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诗词赏析

明代时期,不少人将读书当作升官发财的敲门砖,而不是真正对书感兴趣。面对这一现状,酷爱读书的于谦写下这首诗,批评这一现状。

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老友,每日与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表现出诗人如饥似渴的心情;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这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所能领略的?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铁马 發表於 2025-4-1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札记】于忠肃《观书》诗解

明代于谦此作,实为士人读书境界之典范。首联"书卷多情似故人"化用《文心雕龙》"神与物游"之理,将典籍人格化,较之李清照"似曾相识燕归来"更显亲密无间。"晨昏忧乐"四字尤妙,暗合《论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为学境界。

颔联"三千字"用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夸张笔法,而"无一点尘"则暗含禅宗"明镜止水"之喻。颈联"活水"典出朱熹《观书有感》,"东风"句则取意程颢"万物静观皆自得",以自然意象喻读书得道之妙。尾联"金鞍玉勒"与颜回"陋巷箪瓢"形成精神对照,彰显"孔颜乐处"的真儒气象。

此诗可贵处,在于超越明代八股取士的功利读书观,直承宋儒"格物明理"传统。其"胸次全无一点尘"与王阳明"致良知"之说遥相呼应,展现士大夫"为天地立心"的胸襟。今人读此,当思黄宗羲"学贵践履"之训,勿使圣贤书沦为利禄之阶耳。

(全文计498字)
莫火坐 發表於 2025-4-13 05:38 | 顯示全部樓層
《于谦〈观书〉诗解:论明代士人的阅读境界与精神操守》

于忠肃公此诗,非徒咏读书之乐,实为明代士林立一精神圭臬。诗中"书卷多情似故人"之喻,非泛泛拟人,实乃宋儒"万物静观皆自得"之理学境界的文学呈现。明代科举制度下,"书"多被视为"黄金屋""千钟粟"的功利符号,而于公独以"故人"相称,此中深意,当从三方面剖析。

一在阅读伦理。"晨昏忧乐每相亲"暗合《论语》"学而时习之"的为学次第。朱子注"时习"谓"如坐如尸",正是此般朝夕相处的修为功夫。于公将书卷人格化,实则是将阅读行为提升至"友直、友谅、友多闻"的伦理高度,较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俗见,其格调之高下判然。

二在认知境界。"胸次全无一点尘"化用禅宗"明镜止水"之喻,却赋予儒学新解。程颢《定性书》言"廓然大公,物来顺应",正是此境。诗中"活水源流""东风花柳"之喻,非仅状读书获益,实暗藏《易经》"生生之谓易"的宇宙观——知识当如活水流动,非死记硬背可致。

三在价值批判。尾联"金鞍玉勒"与"我庐别有春"的对照,实为两种生命形态的宣言。明代中期商业勃兴,士人竞逐声色者众。于公以"未信"二字作结,非仅自矜,更是对《尚书》"玩物丧志"古训的当代回应。其书房之"春",实乃颜回"陋巷之乐"的隔代回响。

今人读此诗,当识其双重警示:于外批判将书籍工具化的时弊,于内确立"为己之学"的立场。阳明先生谓"知行合一",于公此诗正是以文学形式践行此道。诗中展现的阅读境界,既超越汉代章句之学的拘泥,亦不同于清代考据之学的繁琐,恰是明代理学"尊德性而道问学"的生动注脚。读书至此境,方可谓之"观书"而非"看书",此中差别,正是精神格律所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