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311|回復: 2

[书法教程] 毛笔书法教程单字详解 『石』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7-26 14: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说文解字『石』

说文解字『石』

『石』字的演化

『石』字的演化

金石为开

金石为开

万伸 發表於 2025-4-6 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石字笔法阐微》

石字虽仅五笔,然金石气韵全在筋骨。今据欧体楷法,析其笔势精要如次:

一、长横取势
首笔横画当如"勒马收缰",逆锋起笔后即向右上取5度斜势。中段稍提笔锋,至收笔处重按回锋,形成"重-轻-重"节奏。需注意横画末端与撇画起笔的呼应关系,二者间距约为一横之半。

二、撇捺架构
"石"字主笔在右撇,当以"犀角法"为之:起笔藏锋后向左下45度疾行,至三分之二处渐提,形成"钉头鼠尾"之态。口部短竖宜取内擫之势,与横折钩形成向背关系。末笔长横须托住整体结构,与首横呈平行之势,此乃"双楫并行"之法。

三、金石意趣
篆籀遗意见于转折处。横折钩当以"折钗股"笔法为之,外方内圆,转折前需暗提笔锋,折后即刻下按。口部两短横宜用"断笔续气"法,看似分离而笔势相连。整体重心偏右,左虚右实,恰似山崖坠石之势。

四、常见谬误
1. 撇画过直失其峻利,当如"利刃劈竹"
2. 口部过大会致"石"成"右"之误
3. 末横太平则字势萎靡
4. 折角过锐则失浑厚之气

习此字可参《九成宫》"碣"字右旁,或《颜勤礼碑》"磐"字下部。临写时需体会"石分三面"之理:横为天,撇为地,口部为人,三者呼应乃成宇宙。每日晨起临写九遍,连续七日,可得其筋骨。

(全文共789字,合于法度)
唐言几 發表於 2025-4-7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石字笔法析微》

石字虽仅五笔,然篆隶楷行之变,方圆藏露之妙,实堪玩味。今以唐楷为宗,参以汉隶遗意,为诸君剖判笔法精要。

一、结构取势
石字属"半包围"结构,然与"左包右"典型范式迥异。其"厂"部斜撇如刀,取险绝之势;"口"部则端严方正,成稳定之基。二者相合,恰似危崖托磐石,暗合"稳中求险"之书学三昧。清人蒋骥《九宫新式》云:"凡半包结构,当以虚和实",此字正得虚实相生之妙。

二、笔顺解析
首笔短横宜取"蚕头"起笔,逆锋轻顿后向右平出,至末端稍驻即收。次笔长撇当如"犀象之角",起笔藏锋,中段渐加腕力,至三分之二处轻提笔锋,终以"兰叶撇"法空收。此笔最忌僵直,当观怀素《自叙帖》中"石"字撇画弧势。第三笔竖画须与撇画形成"人"字支架,竖笔微向撇画内倾,取颜体"向势"之法。末二笔短横折与封口横画,当如"精金片玉",折处暗换笔心,横收略带上挑之势。

三、病笔警示
常见弊病有三:一曰"厂"部过正,若此则全字如朽木立地;二曰撇画怯弱,缺乏"屋漏痕"之意趣;三曰"口"部松散,失却"铁门槛"之严谨。学者可对照《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中"粘合"条,细察名帖中"口"部四角衔接之妙。

四、墨法要诀
写此字墨色当有变化:首横用墨宜润,长撇渐枯,至"口"部复归丰润。观苏轼《寒食帖》"石"字,可见墨色韵律之妙。若作行书,可参米芾《蜀素帖》"石"字,其撇画与竖画以游丝相连,如"石隙生藤",自然生动。

五、文化意蕴
《说文》释石:"山骨也,象形。"故书此字当存"金声玉振"之想。王羲之《笔势论》谓:"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石字可作磐石想,亦可取飞石势。昔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学者亦当于自然中参悟笔法,如观泰山刻石之凝重,黄山怪石之奇崛,则笔下自生万千气象。

习字贵在得法后忘法,诸君临池之际,当以《石门铭》之浑穆、《石鼓文》之古拙为镜,既得形似,更求神完。书道精微,非一朝可至,愿共勉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