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60|回復: 1

[书法字帖] 〖乙瑛碑〗的这36个字,你学好了吗?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8-4 14: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乙瑛碑〗书风颇严谨,富素朴之趣,是汉隶成熟时期的典型作品,也是后人学习隶书最佳范本之一。

字特雄伟,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

——清·万经

我们挑选出36个简单字,虽然笔画少,但充分表现了该碑结字特点,笔画技术特征,对于初学者而言,掌握这些简单字,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为学习之道。

1.司

半围结构,字形稳固。

半围结构,字形稳固

半围结构,字形稳固

2.徒

循规蹈矩,工整秀劲。

循规蹈矩,工整秀劲

循规蹈矩,工整秀劲

3.臣

蚕头雁尾,承托飞动。

蚕头雁尾,承托飞动

蚕头雁尾,承托飞动

4.言

改点为横,舒展自然。

改点为横,舒展自然

改点为横,舒展自然

5.神

端庄平正,笔画精致。

端庄平正,笔画精致

端庄平正,笔画精致

6.故

高古超逸,秀丽灵动。

高古超逸,秀丽灵动

高古超逸,秀丽灵动

7.立

含蓄内敛,字态平正。

含蓄内敛,字态平正

含蓄内敛,字态平正

8.成

横画上拱,与斜捺起伏相应。

横画上拱,与斜捺起伏相应

横画上拱,与斜捺起伏相应

9.来

文质兼美,笔法纯熟。

文质兼美,笔法纯熟

文质兼美,笔法纯熟

10.去

下部斜撇和折分两笔,笔断意连。

下部斜撇和折分两笔,笔断意连

下部斜撇和折分两笔,笔断意连

11.春

字特绮丽,如冠裳佩玉,令人赞叹。

字特绮丽,如冠裳佩玉,令人赞叹

字特绮丽,如冠裳佩玉,令人赞叹

12.出

端正规范,平和肃穆。

端正规范,平和肃穆

端正规范,平和肃穆

13.问

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

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

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

14.行

笔法圆润,厚重而灵动。

笔法圆润,厚重而灵动

笔法圆润,厚重而灵动

15.一

笔法遒劲,犹显汉隶风采。

笔法遒劲,犹显汉隶风采

笔法遒劲,犹显汉隶风采

16.人

体扁已极,雁尾方阔。

体扁已极,雁尾方阔

体扁已极,雁尾方阔

17.河

布白均匀,有虚和之美。

布白均匀,有虚和之美

布白均匀,有虚和之美

18.上

方整平正,意态超拔。

方整平正,意态超拔

方整平正,意态超拔

19.如

阳刚劲健,粗细均匀。

阳刚劲健,粗细均匀

阳刚劲健,粗细均匀

20.孔

左右和谐,富于变化。

左右和谐,富于变化

左右和谐,富于变化

21.大

雁尾方阔,笔势健劲。

雁尾方阔,笔势健劲

雁尾方阔,笔势健劲

22.可

轻婉温和,如沐春风。

轻婉温和,如沐春风

轻婉温和,如沐春风

23.古

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

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

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

24.三

刚柔相济,方圆并施。

刚柔相济,方圆并施

刚柔相济,方圆并施

25.年

圆润丰腴,厚重沉雄。

圆润丰腴,厚重沉雄

圆润丰腴,厚重沉雄

26.廿

方笔为主,刚强沉雄。

方笔为主,刚强沉雄

方笔为主,刚强沉雄

27.十

切锋方笔入纸,顿笔上提出锋。

切锋方笔入纸,顿笔上提出锋

切锋方笔入纸,顿笔上提出锋

28.丙

主笔突出,方起方收,下部笔画弯曲灵巧。

主笔突出,方起方收,下部笔画弯曲灵巧

主笔突出,方起方收,下部笔画弯曲灵巧

29.者

长横一波三折,雁尾厚重阔大,有抑扬俯仰之势。

长横一波三折,雁尾厚重阔大,有抑扬俯仰之势

长横一波三折,雁尾厚重阔大,有抑扬俯仰之势

30.元

线条粗实,方厚饱满。

线条粗实,方厚饱满

线条粗实,方厚饱满

31.辰

左右开张,线条圆秀,温润典雅。

左右开张,线条圆秀,温润典雅

左右开张,线条圆秀,温润典雅

32.辛

上大下小,险中寓稳。

上大下小,险中寓稳

上大下小,险中寓稳

33.酉

中锋行笔,方正圆融。

中锋行笔,方正圆融

中锋行笔,方正圆融

34.子

竖勾圆转潇洒,笔尽而意不穷。

竖勾圆转潇洒,笔尽而意不穷

竖勾圆转潇洒,笔尽而意不穷

35.石

斜撇上翘,势欲飞动。

斜撇上翘,势欲飞动

斜撇上翘,势欲飞动

36.至

不激不厉,雍容大度。

不激不厉,雍容大度

不激不厉,雍容大度

条皮导弹 發表於 2025-4-16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乙瑛碑》三十六字精要阐微

《乙瑛碑》作为汉隶鼎盛时期的典范之作,其书风之严谨、气韵之淳古,诚如万经所誉"冠裳佩玉"之态。今择三十六字析其精要,实为窥探汉隶堂奥之锁钥。诸字虽简,然笔法结体之妙,已足为后学津梁。

一、结体取势之要
观"司"字半围结构,如筑台基,稳而不板;"徒"字规矩森严,却见秀骨。此二者正合《九势》"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之理。至若"臣"字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恰是汉隶典型笔势。"立"字含蓄内敛,暗合"君子藏器"之旨;"大"字雁尾方阔,又显"君子坦荡"之气。结体之妙,正在这收放之间。

二、笔法方圆之变
"古"字方圆兼备,如折钗股;"三"字刚柔相济,似屋漏痕。"十"字切锋入纸,方峻如刀;"子"字圆转潇洒,婉若游龙。王右军云"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此碑"者"字长横、"元"字粗线,皆见提按顿挫之妙。尤可注意"可"字温润如玉,"春"字绮丽生姿,足证汉隶笔法之丰富远超后人想象。

三、气韵生动之旨
"行"字如行云流水,"石"字似危崖坠石,皆得"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之趣。"辰"字左右开张,有庙堂气象;"辛"字上大下小,显奇正相生。张怀瓘《书断》谓"隶合文质",此碑"来"字文质彬彬,"至"字不激不厉,最得中和之美。

习书之道,当由约至博。此三十六字,已含汉隶八法:横鳞竖勒、蚕头雁尾、波磔分明、中宫紧结、布白匀称、方圆并用、势险节和、气厚神清。学者若能以"神"字之精致、"故"字之超逸为鹄的,参以"河"字虚和、"上"字超拔之意境,自可渐入"笔软而奇怪生焉"之化境。

昔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乙瑛碑》正是"上法"之选。今日所析诸字,不过引玉之砖。真欲得汉隶三昧,还须全篇临习,细味其"冠裳佩玉"之气象,方能由形入神,终成自家面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