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23|回復: 0

[诗词赏析] 李白诗词全集.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8-6 15: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赤壁歌送别.李白


李白诗词全集

李白诗词全集

赤壁歌送别

[唐]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诗词赏析:


李白的诗总有一份使人心血为之一沸的精神所在,短短几字,包含的却是无尽的深意,看了之后,有一种冲动的感觉,令人奋然而起。李白写有关三国的怀古诗也有不少,还有一首较出名诗的是【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讲的是诸葛亮的事迹,与这首的激烈相比,就稍微来得平谈一些。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就在这里,曹操军与周瑜军决战赤壁,如今楼船已无处寻;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一次火攻,周瑜大破曹军;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与君分别,江水碧澄,留下鲸鲵游过的痕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书写下来报答故我,壮我心魂。   
诗的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离别没有令人愁怅,望着这一江水,魂魄为之一壮。
吕存 發表於 2025-4-1 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赤壁歌送别》诗学发微

李白此篇《赤壁歌送别》,以八句四十字熔铸历史风云与离情别绪于一炉,诚为盛唐气象之典范。全诗以"二龙争战"起兴,至"壮心魄"收束,其间时空转换之妙、情感跌宕之奇,实堪细究。

首联"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以《周易》"见龙在田"之意象暗喻曹、孙对峙之势。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诗人却以"扫地空"三字作结,将千艘楼船化为历史尘埃,此中虚实相生之法,正得太白"笔落惊风雨"之妙。颔联"烈火张天照云海"句,化用《左传》"火烈具举"之典,而"照云海"三字更见盛唐气象,非仅写赤壁之火,实乃以天象喻人事,与杜工部"吴楚东南坼"同一机杼。

诗之后半忽转送别之意。"沧江澄碧"之语,暗合《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的典故,而"鲸鲵馀迹"之喻,既承前文战争意象,又启下文壮怀之思。末联"书来报故人"云云,尤见太白本色。昔年鲍照《代白头吟》有"书来未报"之句,李白反用其意,变哀婉为雄壮,此正盛唐诗人"化悲为健"的典型笔法。

较之《读诸葛武侯传》的沉郁顿挫,此诗确实更具"飞扬跋扈"(杜甫语)之气。然细味之,诗中实含三重境界:历史之壮阔(前四句)、自然之永恒(五六句)、友情之激扬(末二句)。三者以"壮心魄"一脉贯通,恰如《文心雕龙》所言"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

今人读此诗,当识其"鲸鲵唐突"之笔实本《诗经》"鲸鲵跋扈"之典,而知太白熔铸经史之工;更当味其"因之壮心魄"之结,乃承建安风骨而开宋人豪放。一诗之微,而能纳须弥于芥子,此即盛唐之音所以卓绝千古者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