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26|回復: 1

[中药大全] 中药材.羌活

[複製鏈接]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羌 活

Qiang Huo

来源与分布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羌活主产于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省。宽叶羌活主产于四川、青海、陕西、河南等省。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生用。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羌活为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

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

功效与主治

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及风寒湿痹等病症。

羌活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

羌活能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常与防风、姜黄、当归同用,如蠲痹汤等。

用法、用量与注意事项

水煎服,3~9g。羌活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用量过多,宜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美容皮肤科验方

羌活、荆芥、防风、苦参各30g,水煎洗浴,治疗荨麻疹、瘙痒症等。

参考资料:〖中药学〗等。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4-11 12:18 | 顯示全部樓層
《羌活药性考略及临证应用刍议》

羌活者,《本草纲目》谓其"乃太阳经风药",诚为祛风除湿之要药。今就本品源流、性用及临证要点略陈管见。

一、基原考辨
羌活为伞形科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及宽叶羌活(N.forbesii)之干燥根茎。按《本草图经》所载,其"生雍州川谷及陇西南安",与今之四川、甘肃等主产区相合。传统以蚕陵产者为道地,根茎粗壮、断面朱砂点多、香气浓烈者为上品。春采者质轻空虚,故以秋采者为佳,此与《本草蒙筌》"采根秋月"之说相符。

二、性用阐微
其味辛能散,苦能燥,性温能通,专入太阳膀胱经,兼入少阴肾经。其效有三:
1. 解表散寒:尤善治夹湿风寒,症见恶寒无汗、头身重痛者。九味羌活汤中为君药,取其"善除在表之风寒湿邪"(《本草备要》)之功。
2. 祛风胜湿:蠲痹汤中与当归相配,既祛风湿又和营血,治痹痛尤宜上半身者,此即《医学启源》"治肢节痛,手足太阳经风药也"之谓。
3. 通痹止痛:其性上行,善治项背强痛、眉棱骨痛。现代药理证实其含挥发油、香豆素类成分,具抗炎镇痛之效。

三、临证要点
1. 配伍精要:配防风增强祛风之力,佐白芷通窍止痛,伍苍术除湿效宏。然需注意其性升散,血虚头痛者当配生地、当归。
2. 用量禁忌:常规3-9g,超量易致呕逆。阴虚血燥者慎用,如《本草经疏》所诫:"血虚头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带寒热者,此属内证,误用反致作剧。"

四、拓展应用
外治方面,以羌活30g配伍荆芥穗、苦参煎汤外洗,治风湿郁表之隐疹瘙痒确有良效。现代研究其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为皮肤科外用方之佐证。

按:羌活之用,贵在把握其"辛温燥烈,善走太阳"之性。张元素言其"能燥湿,经曰风能胜湿故也",临证当辨明表里虚实,配伍得宜,则效如桴鼓。然今人每见痹证即投羌活,不辨寒热虚实,此实违辨证论治之旨,学者当慎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