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48|回復: 1

[樂器] 初学笛子入门:笛子入门及演奏(一)

[複製鏈接]
笛子 發表於 2018-8-10 10: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初学笛子入门,笛子入门及演奏(一)

分步阅读

笛 子——被越来越多的爱好者追捧。笛子——简单易学,携带方便。笛子——一曲多情的笛子,不但能吹开少女的心扉,还能换来同学朋友的赞赏。

但是,话说回来:能真正掌握笛子的演奏技巧,也需要一番苦功,从今天开始,我会从初学开始,到一个演奏员,所具备的技能,一点一点说起,就是希望所有能看到这个经验的同修们,从零起步,快速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爱好者。

初学笛子入门

843b79a8764d52842da140ac237ec46c.jpg

工具/原料

笛子一支

方法/步骤

学习笛子,我们要先认识笛子了解笛子。

笛子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

(1)前镶口 

(2)缠丝 

(3)海底 

(4)吹孔 

(5)膜孔 

(6)音孔

(7)基音孔 

(8)后镶口 

(9)助音孔 

(10)飘穗 

(11)笛塞

b44e1aba7163a5d465c943de47f14b74.jpg

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笛塞 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

吹孔 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管内空气柱受振动而产生的。

助音孔 在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海底 又称笛脑,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缠丝 使用丝弦,缠于笛身外面,共有21道至24 道,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飘穗 系于助音孔上的装饰品,通常用丝带编成。

镶口 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或象牙,称为镶口。

7d617a31edc1aba64a6933f51381329d.jpg

膜孔 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的音色。

笛膜 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b00ed8e25b97043dd735d26b6504e037.jpg

音孔 (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基音孔 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93b94ee619bf734f535adbe8b15a7078.jpg

正确的持笛姿势,当然有左手在前和右手在前,不论那个手在前,都要挺胸抬头。笛子尾端略向下压,便于口水流出。图2,不过是演员摆姿势,大家不要学。

f4e934e945e58fcd728ce58692443ff0.jpg

796ebdaaace02e8c81014a0a36373de7.jpg

笛子,在三孔的位置,都刻有一个字母:CDEFGAB等,这些字母表示的就是:这支笛子三孔1,是什么调,也叫笛子的本调。

我们简单初步认识了笛子,就要来试吹一下:

初学笛子入门

怎样吹响笛子呢?

这个简单的小玩意儿,您就已有足够的天份来学

笛子了!现在,请先相信自己,吹笛是用口将气息吹进笛子的吹孔而发出的声音。

吹响它的要领:

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

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

斜着吹去。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

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休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使气

息全部化为笛音。

明月佳人 發表於 2025-4-10 12:08 | 顯示全部樓層
《笛学发微:初阶习笛要旨刍议》
(按:本文依传统乐论体例,分纲目述之)

一、器制考
笛之为器,肇自伶伦伐竹之遗制。今所谓六孔竹笛者,实合阴阳十二律吕之数。其制式要领当察:
1. 吹孔纳气,贵在"虚而待物"(《庄子·人间世》),唇距三分为度,气束如矢方得清音
2. 膜孔贴芦膜,须遵"三分水七分皱"古法,过紧则声嘶,过松则韵滞
3. 六孔应六律,指距当随管径调适,不可执死法

二、持器法
《溪山琴况》云:"器不居正,则声不得其正。"持笛之要:
身如苍松,肩胛放松(此谓"形松意紧")
笛尾微垂,合"孤帆远影"之势,既利津液疏泄,亦合气机下行之理
指按音孔,须效"蜻蜓点水"之轻灵,忌重按闷音

三、调性辨
笛本调者,实为黄钟律吕之现世遗存。今人以西洋字母标注,然其本质乃:
三孔作"宫"(do)为基准
各调笛长径有定数:曲笛(D调)气韵沉雄,梆笛(G调)清越激扬
初学当选F调或G调,盖其孔距适中,气阻合度

四、习气诀
昔人谓"丝不如竹",盖竹之妙全在气息。入门三要:
1. 唇法:嘴角微收作"吟诗"状,气柱成束(此即"口风")
2. 呼吸:丹田沉气,效"橐龠"(风箱)之理,吸气如闻花香,吐气似吹浮尘
3. 长音为基,每日晨昏习"平、上、去、入"四声,以养气韵

五、明弊要
今之学者常见三失:
1. 务姿式而忘气韵(如图2演员之弊)
2. 求速成而忽长音
3. 执调名而昧律本

结语
习笛之道,实乃修身之艺。昔桓伊弄笛成《梅花三弄》,非唯技精,更在气韵相通。学者当以"三日笛膜七日音,十年磨得一曲成"为念,循序渐进,终可臻"清角吹寒,落梅成雪"之境。

(全文计798字,依《文心雕龙》"铭箴"体略参新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