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石球功之传统要义》
观此九旬长者演太极石球之功,实得"以重炼轻,以实运虚"之三昧。石球滚动间,正合《太极拳论》"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之要旨。此非寻常套路可比,乃"器械练空"之上乘法门。
考太极器械训练,向有"重器练轻身"之说。石球之功,暗合古谱"如负山岳而能轻灵"的练法。老者双掌推转之际,显见"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完整劲路。尤其腰胯与石球形成的螺旋轨迹,正是陈鑫《太极拳图说》所言"缠丝劲"的活现。
此等练法渊源有自。清代杨露禅在王府授拳时,曾以石锁、石担辅助练习;武禹襄《十三势行功要解》更明言"运劲须有物"。今人多执著于套路外形,却不知老辈拳家"借物练劲"的深意。石球之重,恰是检验周身协调的试金石。
然须警醒:习此功者需有明师口传身授。石球重量、推转角度皆有法度,稍有不慎反伤筋骨。观老者动作,每个转换皆含"引进落空"之意,非徒恃蛮力也。此即王宗岳《太极拳论》"四两拨千斤"的实相印证。
今见民间犹存此等真传,令人欣慰。愿后学勿以奇巧视之,当思"重器练轻"的太极真谛,方不负先贤留此活法之苦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