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晨讀:論語·陽貨17·21·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全文翻譯
三年之喪期已久矣章句全文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全文翻譯
宰我問:『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時間也太長了吧。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禮儀必然荒廢;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就會崩壞。舊谷吃完,新谷登場,鑽燧取火的木頭每季度輪過了一遍就是一年,守喪的時間有一年的時間就可以了。』孔子說:『服喪期間,你就去吃大米飯,穿起了錦緞衣,你心安嗎?』宰我說:『我心安。』孔子說:『你心安,你就那樣去做吧!君子在服喪期間,吃美味不覺得香甜,聽音樂不覺得快樂,住在家裡不覺得舒服,所以不那樣做。如今你既覺得心安,你就那樣去做吧!』宰我出去後,孔子說:『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來,到三歲時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服喪三年,這是天下通行的喪禮。難道宰予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過三年的愛嗎?』
三年之喪期已久矣章句評析
我們現在人看守喪三年,覺得『不合情理』。那麼我們看夫子怎麼想的。夫子是最貼切人心的。真正做了父母的子女是最理解自己父母的,孩子三歲前,真的是很辛苦很辛苦。三歲後,還是為孩子操碎了心,這一點我們現代人是可以理解得了的,這裡古今共情。子女和父母,是一輩子的相處,不管相處的好不好,那份真情是永在的。每每遇到親人故去,我們可以體會到那種心情。那種悲傷和懷戀,很多年都不能釋懷,這種感情並非少數。仁就出於這份長久的深切的真情里,一代代地涵養這個仁。我們的喪禮講求『慎終追遠,明德歸厚』就是這種感情,以及這種德性的涵養。服喪三年(實際是25個月),作為一種固定的形式定下來,在古華夏是『合情合理』,雖然不合於利。今天我們覺得不合情合理,第一想到的是『工作怎麼辦?』『家誰養?』『房貸怎麼還?』都會想到自己,其實是德性薄情感淡。不可能再回到古代,但是今天我們再看這句話,不值得深深地反思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