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58|回復: 2

[中药方剂] 经方治疗带状疱疹(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胡必江 發表於 2018-9-29 09: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马家驹 陈建国 陶有强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

患者,女,58岁,2011年6月11日就诊。诉带状疱疹2月余,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难忍,已有轻生之念。2月来多方治疗无效,观其方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升降散等。刻下症见:下肢疱疹疼痛难忍,现以左足为重,遗留色素沉着。口干、口黏、口苦,不欲食,大便2~3日一行,下肢痛连及肛门,欲大便而无便排出,胃脘闷。舌淡苔白,脉沉弦细略数。

冯世纶认为口干、口苦、便难,为少阳阳明合病。病久且疼痛难忍,属于病久夹瘀入络,属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清半夏15克,白芍10克,枳实10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大黄6克,大枣4枚,生姜3片。3剂,水煎服。

二诊时患者喜笑颜开,与之前判若两人。诉疼痛大减,继续辨六经方证治疗。笔者不禁感慨为医者当如此,方不愧医者仁心之谓。

按:带状疱疹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沿神经纤维播散至相应皮肤而发病,皮损由簇集性的疱疹组成,因多见于肋、腰部,故又称『缠腰火龙』、『蛇串疮』等,以疼痛为突出表现。历代对带状疱疹论述颇多,但直至目前仍缺乏较好治法,治则多取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等法。同时初起多采用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针灸等配合治疗。

本案治疗没有拘泥于清热、活血、止痛等,也未拘泥于所谓治疗带状疱疹的特效药等,而是根据六经方证,选用经方治疗。因辨证准确,故3剂症大减。所用之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入大黄、枳实、芍药,攻逐入里之邪,同时有治腹满痛的作用,如【伤寒论】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因邪已入阳明,故去小柴胡汤甘温补益的人参、甘草。小柴胡汤治疗半表半里证的少阳病,加入大黄、枳实、芍药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证。冯世纶教授在【解读张仲景医学】一书中强调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是: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下急,里实者。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为桂枝汤去姜、枣、草,加入活血祛瘀的桃仁、丹皮,因血不利则为水,故加茯苓利水健脾,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故以桂枝茯苓丸温通、养血、祛瘀、利水。因其以桂枝汤为底方,故可知其适应证是太阳病合并瘀血证。桂枝茯苓丸多用于妇科癥瘕积聚病证,但临床运用桂枝茯苓丸,仍以方证为准,不拘泥于妇科疾患。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二方合用,用于少阳阳明合病夹瘀,若辨证准确,则疗效突出。仲景虽然没有对带状疱疹进行论述,但已明确告知我们临床治疗的原则:即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又告诫曰: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带状疱疹为机体外露之症状,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有诸内者,必形于外。局部服从整体,故治疗该病,亦须遵从先辨六经再辨方证之原则。带状疱疹可表现为太阳,也可表现为少阳,更多的则是合病。在经方家眼中,要透过病症而看到方证,只有见到少阳阳明合病夹瘀的大柴胡汤和桂枝茯苓丸方证,与之方能应手而效;见到它经它证,即与之相应方证,方是经方治疗带状疱疹奥秘所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遊客  發表於 2018-9-30 00:30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二方合用,用于少阳阳明合病夹瘀,若辨证准确,则疗效突出。
太对了
赵科技法 發表於 2025-4-12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经方辨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之思辨》

本案以经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获效,实为六经辨证与方证对应之典范。细析其理,有三重学术价值值得探讨:

一、六经辨证突破病名禁锢
医者未囿于"带状疱疹"之病名束缚,亦未循常法投以龙胆泻肝汤类清热利湿方剂,而是紧扣"口干、口苦、便难"之少阳阳明合病特征,参合"痛连肛门、胃脘闷"等腹证,准确辨识大柴胡汤证。更妙在察其病久入络,参合舌脉,断为瘀血阻络,复合桂枝茯苓丸证。此正合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旨,彰显了"有病名而更求证候"的经方思维。

二、方证对应的精妙配伍
大柴胡汤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大黄、枳实通下阳明,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尤妙在芍药与枳实相配,既缓急止痛,又行气消痞。桂枝茯苓丸以桂枝温通经脉,桃仁、丹皮活血化瘀,茯苓利水渗湿,暗合"血水同治"之理。两方相合,既解少阳阳明之郁热,又化经络之瘀滞,标本兼顾,故能三剂显效。此配伍深得《伤寒论》第103条"呕不止,心下急...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及《金匮要略》"妇人宿有癥病...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之精义。

三、经方治疗痛证的启示
本案对疼痛病机的认识颇具深意:一则从"脉沉弦细略数"辨其邪郁日久,二则从"痛连肛门"察其腑气不通,三则从病程两月断其久病入络。较之单纯止痛,更重疏通气血通路。大柴胡汤解其气郁火炽,桂枝茯苓丸化其血瘀水停,使"通则不痛"之理得以验证。此与《医学心悟》"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说遥相呼应,为治疗慢性神经痛提供了经方范式。

结语:此案启示后学,面对疑难痛症,当以六经为纲,方证为目,尤需重视腹诊与脉象合参。冯世纶教授精准把握"少阳阳明合病夹瘀"之病机,取法仲景而灵活化裁,实为经方活用的典范。然需注意的是,临床运用时尚需鉴别类似方证:若见四肢厥冷、脉微细者,需考虑当归四逆汤证;若疼痛游走不定,或当用柴胡桂枝汤;若湿热偏盛者,则宜考虑茵陈蒿汤合方。医者当存此活法,方不负仲景心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