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24|回復: 1

[中药大全] 中药材秦皮

[複製鏈接]
明林教育 發表於 2018-10-14 15: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药材秦皮是什么?中药材秦皮有什么功效?

中药材秦皮

中药材秦皮

中药秦皮

【中药材秦皮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白蜡树、尖叶白蜡树或宿柱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中药材秦皮产地】主产于辽宁、吉林、陕西、四川等省。

【中药材秦皮性味归经】苦、涩,寒。归大肠、肝、胆经。

【中药材秦皮采收加工】春、秋季整枝时,剥下干皮或枝皮,晒干。

中药材秦皮有什么功效?

【中药材秦皮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中药材秦皮性状鉴别】

药材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皮厚0.15-0.3c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

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厚0.3-0.6c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姜安之 發表於 2025-4-16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秦皮考略暨药用辨微》

秦皮者,乃《神农本草经》中品之药,其名始见于《吴普本草》,谓其"味苦微寒,主风寒湿痹"。今考其基原,实为木犀科苦枥白蜡树等数种植物的干燥皮部,其质坚而气清,色灰白而味苦涩,诚为清热燥湿之要药。

一、道地源流
秦皮之名,或与秦汉时关中(古称秦地)为重要产区有关。今辽宁、吉林所产者皮厚色灰,质最佳;陕蜀所产者次之。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其木似檀,枝干皆皮皱",正合今之白蜡树特征。采收当以春秋二季为良,此时皮部浆液充盈,药性完备。

二、性用阐微
其性苦寒而降,归大肠、肝、胆三经,功擅三要:
1. 清热解毒:尤善治热毒痢疾,《伤寒论》白头翁汤即伍此药,取其苦寒燥湿、涩肠止痢之效。
2. 燥湿止带:妇人湿热带下,色黄气秽者,常配椿皮、黄柏同用,盖取其收敛湿浊之功。
3. 清肝明目:肝火上炎致目赤肿痛,可煎汤外洗,如《外台秘要》以秦皮渍汁点眼疗目翳。

三、形质鉴别
真品秦皮当具三验:
验其形:枝皮卷筒槽状,干皮块片条状,厚不过六分(约0.6cm);
验其质:断面纤维性,折之脆响,日光下可见碧色荧光(白蜡树皮特有现象);
验其味:初嚼极苦,继有淡淡木香,水浸液呈黄绿色。伪品多无荧光反应,味淡而无涩感。

四、施用宜忌
虽为良药,然性偏寒涩,故脾胃虚寒者慎用,久痢虚证者当配温补之品。现代药理证实其所含秦皮甲素、七叶苷等成分确有抗炎、抑菌之效,然终属祛邪之物,运用仍需遵"热者寒之"之则。

今人用药,多求速效而忽辨证。须知秦皮之妙,正在其苦寒而不伤正,收敛而不留邪,诚如徐灵胎所言:"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秦皮兼得涩寒之性,故能收能清。"学者当于性味归经中细究其理,方不负先贤发现之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