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旷久不休,边境不稳,战乱频起。两国在各个层面的交锋也是硝烟滚滚,比如张骞出塞,又比如苏武牧羊。
不止方士像原野上的野草,匈奴人也像。虽然被汉朝大军打得死伤无数,远逃漠北,但是,随着春风的吹拂,慢慢的又恢复了一些元气。 这时的匈奴人对汉朝的态度有些矛盾。一方面,想发动战争,要劫掠,要报复;另一方面,又有些害怕,想要求和,希望和亲。 汉武帝这些年也一直没消停,又是整顿南越,取消东越王,又是打服滇王,建立益州郡,然后又打败楼兰、车师、大宛,并且和乌孙和亲。 对于匈奴,汉朝君臣也很烦恼。打吧,距离太远,劳师远征,劳民伤财不说,恶劣的环境,漫长的后勤补给线就让汉朝君臣头疼不已;讲和吧,一方面不太甘心,一方面匈奴又说话不算;不予理睬吧,担心养虎成患不说,这些匈奴人只要有点实力,就又会时不时的来骚扰汉朝边境。 所以,汉朝君臣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是,匈奴人讲和,汉朝就以和平对待,匈奴人翻脸,汉朝也不客气的态度。 一次,匈奴人派使者前来,希望继续和亲,汉武帝于是也派使者杨信出使匈奴。 匈奴人尊敬的是勇士,惧怕的是强者,但是如果你客客气气对待他,他反而不重视你,所谓『畏威而不怀德』是也。现在见汉朝和自己客客气气的互派使者,又有点找茬了。 这时,匈奴的伊稚斜单于已经死去,现在的单于是他的儿子乌维。 在接见汉朝使者的时候,乌维单于规定,汉朝使者必须放下符节,并将脸涂黑,才能进到单于的大帐觐见。 使者杨信一听,强烈抗议,誓死不答应。 使者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如果杨信真的按照单于的要求去做的话,那可就丢尽了汉朝的脸面了,即使丢掉性命也不能答应啊。而且如果杨信真的为了活命,按照乌维单于的要求去做的话,在匈奴地界倒是保住性命了,但是如果这事被汉武帝知道了,一定会第一时间杀掉他。太没气节了啊。 看到汉朝使者誓死不答应,乌维单于也不敢真的翻脸杀掉汉朝使者,毕竟底气不足。 经过协商,双方各退一步,汉朝使者不用放下符节,也不用涂黑脸,但是不能进入单于的大帐,乌维单于在大帐外面接见使者。 杨信倒不在意进不进那个大帐,反正只要能完成使命就行。 出使匈奴的使者这个活,可是真不容易,没点胆量和勇气,还真完成不了。 乌维单于继续找茬,责怪汉朝没主动送公主来和亲,也没带来足够的礼物。杨信针锋相对的表示,要公主来和亲简单,只要乌维单于将自己的太子送到汉朝去,汉朝马上将公主嫁过来。 乌维单于当时就急了,什么?将太子送到汉朝去,那不是送质于人吗?不行,绝对不行。 杨信表示无所谓,不送就不送,我们还不稀罕,当然,那样的话,我们也不可能再将公主嫁过来了。 乌维单于没讨到好处,倒也颇为佩服杨信,客客气气的将杨信送回国。 接下来,汉朝和匈奴继续互派使者,不过匈奴时不时的会翻脸,扣下汉朝使者。这时候,汉朝当然也会扣下匈奴的使者。 公元前100年,就在匈奴又将汉武帝惹得大怒,准备不计成本,派大军再次攻打匈奴的时候,匈奴内部发生变动,且鞮(jū dī)侯单于即位。且鞮侯担心汉朝趁势来攻,就将扣押的汉朝使者大部分放回,并派出自己的使者来汉朝做友好访问,以非常谦卑的态度,表达匈奴的友好之意。 汉武帝见匈奴如此谦卑,也就打消了派兵征讨的打算,毕竟劳师远征,损耗太大,能不打还是不打了。而且,此时的汉武帝已经56岁,年轻时的锐气,也消磨的差不多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求仙访道,寻求长生不老上面了。 为了表达汉朝的善意,汉武帝也释放了扣押的匈奴使者,并派中郎将苏武为使者,拿着符节,带着大量礼物,陪同匈奴的使者,前往匈奴回访。 苏武带着助手张胜和常惠及百余名士兵,陪同刚刚前来以及被释放的匈奴大批使者,一起出发了。 队伍到达匈奴后,苏武向且鞮侯单于表达了汉朝的善意,归还了扣押的使者,并献上礼物。 没想到这个且鞮侯单于同样是个记吃不记打的主,理所当然的认为,汉朝派使者过来,就是表示服软的意思,也就是表示怕了自己,于是对待苏武越来越傲慢无礼起来。 苏武倒是不太计较匈奴人的态度,属于意料之中的事情,只要不太过分就行。苏武只等着完成出使任务,拿到匈奴人的回信,回去也就是了。 可就在这时,苏武的副手张胜,却给苏武惹下了大祸。 |